廉政之窗
别蜻蜓点水,要“动真格的”!4招遏制论文“挂名”

文 | 樊秀娣(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


        眼下,各种因学术论文“挂名”而起的“乱象”明里暗里众多。按理,学者在独立或参与完成的论文上按规则署名,是对自身工作的尊重和个人权利,署名还有文责自负的含义,这再正常不过了。然而,由于论文署名中掺杂了功利目的,导致某些对论文无实质学术贡献者的名字也出现在论文署名中,即所谓的论文“挂名”现象。


        论文“挂名”异化了科研目的,产生的乱象影响了科教事业发展和学术生态建设。


        所以,要关注论文“挂名”问题,把科研活动牢牢定位在求真、务实的正轨上。


        论文“挂名”乱象本质上是有人想从学术“公器”中获得不正当的个人私利。此问题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学者主动让领导、“大牛”等权威人物“挂名”。当下不少学者把傍上权威人物视为学术道路上的首要大事。相应的,如果能让这些人物“挂名”自己的学术论文,自然求之不得——这既能“借光”发表论文,又可能日后得到额外“关照”。


        二是权威人物明知自己无实质贡献却依然“挂名”。有的权威人物主要精力不在科研岗位上,或者本身学术造诣一般。因而,他们需要这种“挂名”论文为其学术资历作“背书”。当然,也有的权威人物就是喜欢论文多多益善,哪怕是“挂名”论文。


        三是学者间的论文互相“挂名”。这种做法可以让学者各自增加业绩,在学术共同体内获得更多利益。但这种以利益互送为基础的“小圈子”很容易破裂,搞不好还会反目成仇。


        论文“挂名”违反了学术道德和规范,负面影响极大。


        比如,会激发学者间的矛盾。有不少研究生对导师“挂名”其论文不满,但他们不敢或不愿与导师当面理论,而当双方利益冲突严重时,就会爆发大矛盾;权威人物习惯了论文“挂名”,自然“青睐”相应作者,而那些没有“挂名”价值的学生、同行便可能受到轻视或冷落。此外,学者间因为各种“挂名”问题而产生“明争暗斗”的情况也不少。


        再如,会破坏公平公正的竞争。在学界“名人”效应还较严重的态势下,权威人物通过“挂名”论文强化了其学术“资本”,进而占据更多学术资源,而那些傍上权威人物的学者可能也因此沾光。相应的,“无名小辈”的论文得不到公平公正对待,“坐冷板凳”学者难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又如,会滋生大量学术不端。国内学术论文因造假被撤稿的情况时有发生,其中不乏学术“大牛”的论文,其中许多造假论文中的“大牛”署名仅是“挂名”。如果“大牛”用点心思,关心一下相关研究和论文撰写,就不至于出现这样的纰漏。


        论文“挂名”乱象的深层原因是学术评价问题。为此,要从评价改革入手,从源头上堵住“挂名”问题。


        首先,不以论文数量计算学术贡献。论文仅是科研成果载体,不能简单与学术成果画等号。在破除论文数量至上评价标准的同时,更要关注论文的实际水平和贡献。如此,不仅让依靠“挂名”论文增加数量失去意义,还能引导学者用心投入研究工作。事实上,那些“挂名”论文千百篇却没有核心成果的“大牛”,并不能得到同行发自内心的认可。


        其次,抵制不科学的学术排行榜。一些排行榜组织专门针对国人“定制”各种学术排行榜,其中很多既未顾及教学情况,也未关注科研质量,但为吸引眼球故意说成是大学或学科排名。这种实际仅靠几个论文指标决定的排行榜,严重误导国人盲目追求论文数量,也是促使论文“挂名”的始作俑者,实质是在变相鼓励学者相互论文“挂名”。


        再者,强调领导干部、学术“大牛”要做遵守学术道德和规范的表率。在学术团体中,主要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着成员的人生理想和学术追求。在论文“挂名”问题上,只要领导干部、学术“大牛”以身作则,杜绝此类行为,其他人自然就会自觉自律。任何时候,领导干部、学术“大牛”都要立德树人,弘扬科学家精神。


        真正的学者一定会珍视学术羽毛。他们不会要求在他人论文上“挂名”,也不会同意在他人论文上被“挂名”。


        最后,严惩论文造假者,尤其要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动真格的”。论文“挂名”是学术不端行为,但大多数情况下,相关署名人员属于利益同盟军,他们不太会相互揭露。但也正因是“挂名”论文,相关人员重利益、轻责任,还有可能存在弄虚作假的问题。因此,对于被曝光的造假论文,要对其作者依法追责,以此倒逼论文“挂名”行为收敛。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相关人员凭“挂名”论文可以拿到职称、“帽子”、课题和奖励等,而一旦事发,处罚却不触及要害,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可能只是“蜻蜓点水”。在笔者看来,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严重毁坏国家科研根基,实在不该姑息。


        (本文为2022年上海高校智库内涵建设“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改革的实策研究”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新使命    下一篇:牢固树立党章意识
反腐动态
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李献林、叶金广等人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传承英雄血脉 捍卫公平正义
人民日报评论员:焕发风雨无阻、奋勇前行的精气神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十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纵深推进全国性协会商会全面从严治党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
镜头记录
中央依法治国办、教育部、司法部联合举办 “中国法治实务大讲堂”启动仪式暨首讲授课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廉政教育
安源山下清风起
紧盯权力寻租本质 从源头加强防范治理 揭开期权腐败“隐身衣”
成都:以戏传廉 厚植清廉蓉城建设的文化土壤
前沿访谈丨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
“第五届全国党史和文献论坛”顺利举办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建立健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
用心用情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推动黄河文化中的廉洁元素与治水实践深度融合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廉政法制
70余条真知灼见促司法审判工作发展
公安部部署开展“昆仑-2025”专项工作
我国部署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
张某细强制医疗案   ——对继续强制医疗决定申请复议的处理
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法治蓝皮书称2025年反腐败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研究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号中国方正出版社415室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403961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