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教育
勤俭廉善,家风流芳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中的这句名言,如同一座明亮的灯塔,映照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勤俭持家精神的尊崇。勤俭,不只是个人生活的一种美德,更是一个家族、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文化基因。当勤俭与廉洁、善良相互融合,便形成了历久弥新的家风传承,似潺潺溪流,润泽着一代又一代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勤俭,是持家立业的根本准则。北宋名臣范仲淹心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而这份情怀的根基,正是“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勤俭品质。尽管他官居宰辅之位,却始终坚守寒素家风,要求子女生活简朴,“食不重肉,衣不重裘”。他的勤俭并非小气吝啬,而是源于对资源的敬畏和对生活的自我约束。明代海瑞一生“布衣蔬食,老而弥坚”,清代林则徐秉持“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信念,他们都完美地诠释了这种精神。在物资匮乏的往昔,勤俭是家族生存下去的依靠;在物质充裕的当下,勤俭则是防止心灵迷失的指南针。一个家庭要是能遵循勤俭之道,就如同握有生存与发展的钥匙,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能保持稳定与繁荣。

        廉善,是家风传承的核心灵魂。东汉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家喻户晓,面对“暮夜无知者”的劝说,他一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深刻地阐述了廉洁自律的真谛。这种廉洁,不仅仅是对待钱财的正确态度,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品格。而善良则是廉洁的内在支撑,正如清代郑板桥所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善良能让人在利益诱惑面前坚守底线。北宋司马光“典地葬妻”的故事令人动容,他虽然贫困却不贪婪,即便处境艰难也不随意苟且,最终成为一代名相。廉善家风,不追求一时的显赫荣耀,只追求问心无愧,不贪图物质的丰厚,只追求精神的高贵。当这种品质融入家族血脉,就成为了家族最宝贵的财富,能让子孙后代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做事。


        勤俭与廉善相结合的家风,拥有跨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张英在《聪训斋语》中训导“终身让路,不失尺寸”,这些都体现了对完整人格的培养。这种家风,并非仅仅是节省开支或者拒绝贿赂,而是一种全面的生活哲学和处世态度。它能让人在富裕时懂得节制,在贫困时保持尊严;在得势时坚守本分,在失意时坚持原则。晚清实业家张謇“父实业,母教育”的理念,就是这种家风的生动体现——他既努力创业积累财富,又将财富用于兴办教育、造福百姓。历史已经证明,那些能够传承数百年而不衰的家族,无一不是将勤俭与廉善完美结合的典范。

        在当今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各种诱惑也随之增多,勤俭廉善的家风就显得更加珍贵。它不是过时的教条,而是对抗物质主义泛滥的有效解药;不是发展的阻碍,而是实现可持续进步的重要保障。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国家,这种精神都在默默地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当我们重新认识并践行“勤俭持家之本,廉善家风惠久远”的古老智慧时,我们不仅是在传承优秀文化,更是在为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让勤俭净化我们的生活,让廉善照亮我们的心灵,这样的家风,必将如春风化雨般滋养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沈永(中国反腐研究信息中心,社会部副主任 )

编辑:吴润林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聚焦民生所向,亮剑基层“蝇贪蚁腐”顽疾
反腐动态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
2025年6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7977起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
深度关注丨矢志不移把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5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
镜头记录
中央依法治国办、教育部、司法部联合举办 “中国法治实务大讲堂”启动仪式暨首讲授课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廉政教育
勤俭廉善,家风流芳
聚焦民生所向,亮剑基层“蝇贪蚁腐”顽疾
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第三届"复兴论坛""党的自我革命与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举办
以案为鉴明纪法 崇德尚廉育家风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多“下马走走” 别在“马上”不下来
各地运用由风及腐案例强化警示提醒 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守底线
为奋进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人民日报评论员:党政机关要带头过紧日子
廉政法制
青年派出所开展“忆军旅初心 聚共建合力”庆八一主题活动
国是大讲坛聚焦法治,付子堂系统阐释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与实践成就
最高检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典型刑事案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2025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
以法之名 陪你同行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研究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号中国方正出版社415室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403961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