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之声
天津公安建设应用省级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打造警情、案件、场所全量管理新模式

为不断提升执法公信力,最大限度实现好、维护好、促进好公平正义,天津市公安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主动践行“创新、主动、规范、协同、精细、务实”新警务理念,在市局层面建设应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简称“中心”),全量监督管理警情、案件、办案场所等执法要素,为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注入强劲动力。

中心自2024年6月运行以来,全局有案不立不受问题比例降至不足千分之一,治安案件平均结案周期约23天,较中心启用之前缩短15.62天;刑事案件立案审查超期问题基本杜绝;调查取证不全面、办案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显著下降,实现执法质效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微信截图_20250124154443.jpg

三位一体推进,打造高效能执法监督新格局

聚焦系统化执法统筹,以执法质态分析为牵引,构建系统严密、运行高效的执法监督管理体系。一是整合三级执法监督职能。整合市局、分局、基层所队执法监督职能,形成“市局统筹全面抓整体、分局侧重审批抓重点、基层侧重具体抓基础”的新格局,厘清各层级职权边界,逐级压实监督责任,推动执法监督管理工作迭代升级。二是强化执法办案质态分析。依托中心运行数据,聚焦质量、效率、安全三个维度,设立包含警情处置、案件办理、场所管理的72项执法质态评估指标。通过日调度、周通报、月分析,形成“实施全量监督管理—开展质态评估分析—动态优化执法工作”的正向良性循环。三是健全执法制度体系建设。紧盯提升执法办案难点堵点,研究制定警情现场处置、行政案件视频询问取证、轻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快速办理等制度规范,为基层执法办案提供制度保障。

微信截图_20250124154503.jpg

全量立体监督,打造高质量执法管理新机制

做实事前、事中监督管理,对警情、案件、场所开展全流程、全要素、全环节、全场景立体监督,确保执法安全、规范、高效。一是紧盯警情处置。前移监督关口,从规范警情现场处置入手,做实事前监督、事中把控和事后核查。对接110接处警系统,重点警情逐起核查,重点发现处警不规范、案件不受不立以及违规现场调解等问题。二是紧盯案件办理。强化对行政、刑事案件的过程管控和结果把控,通过深入推进简案快办、轻罪速裁,开展未结案件督办等方式,提升案件办理质效。中心运行以来,久拖不决、压案不查问题基本杜绝,行政案件处理率(不含现场调解)同比上升7.2%,刑事速裁案件数量、种类实现双提升。三是紧盯办案场所管理。停用全市基层所队319个办案区,将其中35个提升改造为执法办案管理分中心,9个改造为备用分中心。健全完善执法办案管理分中心工作制度机制,明确全部刑事、行政案件均进入中心和分中心办理。中心通过异常行为分析系统,对全局中心、分中心2592路监控视频实时监督,确保管理使用规范安全。

协同遂行支撑,打造高水平执法保障新体系

坚持执法监督与服务支撑并重,建立系统化遂行支撑执法保障工作机制,切实为基层民警减负增效。一是统筹管辖争议。建立市局、分局两级案件管辖移交研商机制,属地法制支队(派出所)发起案件管辖移交研商请求,市局中心(分局中心)组织阅卷,阅卷完毕即明确管辖单位,实现平均1.5小时解决管辖争议。二是统筹案件串并。每日对全局案件进行分析,对同一嫌疑人涉及的多个案件进行串并,特别是对跨区域实施的盗窃案件,通过串并后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及时转立刑事案件,形成打击合力。三是统筹执法风险预警预防。从警情现场处置、案件定性、取证方向等方面进行执法风险、舆情风险提示预警,确保执法规范。中心运行以来,进行执法提示2.67万余次,下发执法专报16期,结合日常多发执法问题,开展全局性专题执法培训30余次。

微信截图_20250124154518.jpg

创新智慧赋能,打造智能化执法办案新生态

坚持大数据赋能实战,开展执法办案大模型建设,有效推动执法监督管理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一是探索建设执法大语言模型,建立警情分析模型,自动判定有案不立问题,同步推送可能涉及的违法犯罪案由。建立智能笔录分析模型,实现笔录要素自动抓取,智能比对笔录供述矛盾、笔录要素缺失等问题,有效辅助调查取证和监督管理。二是丰富智能化移动办案新场景。迭代升级“移动办案APP”,上线移动端警情分配、案件受理、证据上传、取保候审保证金线上收取、在线查阅卷宗、审批文书等实战功能,实现执法现场调查取证、后台同步审核审批、市局中心实时监督,实现24小时移动办案、全时支撑、全时监督。三是打造执法视音频管理平台。建成全局统一的执法视音频管理平台,实现执法视音频数据集中存储、统一管理,批量更新具备实时图传功能的4G执法记录仪,实现身份实时绑定、警情自动关联,中心可以实时监督支撑警情现场处置,以及押解送医、辨认起赃等,确保执法安全规范。

下一步,天津公安机关将持续深入优化执法全量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执法质态分析结果运用,切实抓好日常风险管理、问题常态治理,为全局执法办案提供精细指导、精准支撑,不断推动天津法治公安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上一篇:“法官给了我活下去的希望……”当事人为何    下一篇:心中那盏红灯笼
反腐动态
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李献林、叶金广等人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传承英雄血脉 捍卫公平正义
人民日报评论员:焕发风雨无阻、奋勇前行的精气神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十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纵深推进全国性协会商会全面从严治党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
镜头记录
中央依法治国办、教育部、司法部联合举办 “中国法治实务大讲堂”启动仪式暨首讲授课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廉政教育
安源山下清风起
紧盯权力寻租本质 从源头加强防范治理 揭开期权腐败“隐身衣”
成都:以戏传廉 厚植清廉蓉城建设的文化土壤
前沿访谈丨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
“第五届全国党史和文献论坛”顺利举办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建立健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
用心用情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推动黄河文化中的廉洁元素与治水实践深度融合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廉政法制
70余条真知灼见促司法审判工作发展
公安部部署开展“昆仑-2025”专项工作
我国部署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
张某细强制医疗案   ——对继续强制医疗决定申请复议的处理
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法治蓝皮书称2025年反腐败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研究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号中国方正出版社415室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403961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