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无棣县公安局海丰派出所 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 |
无棣县公安局海丰派出所 丁骞骞
今年以来,无棣县公安局海丰派出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公安机关的总体部署要求,在打、防、控、侦一体化的指挥模式下,结合“三联”机制,高位统筹、高标推进,优化指挥体系架构。推动精准化主动警务,打造数字化基层警务,筑牢防控体系织密网,全面提高队伍的综合业务能力水平,确保全体民辅警都成为各自岗位上的行家里手,打造一支党委放心、人民满意的过硬队伍。
推动精准化主动警务 大力提升实战高效能
海丰派出所立足实际抓创新,把智能化、信息化、科技化向基层延伸,围绕风险防控、警情处置等场景,不断磨合机制,创新模式,推动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以“雪亮”工程建设为契机,在县局、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建立起以派出所视频监控室为中心、以遍布辖区的联网视频探头为网点、以路面巡逻队伍为支撑的治安视频防控机制。现共有高清探头300余个,覆盖新、老城区,同时整合民用探头2000余个,建立起了打、防、控、侦一体化的指挥模式。自勤务指挥室建成以后,辖区内侵财性案件同比下降30%,破案率提高40%。二是强化规范110接处警工作,严格文明执法,做好“五个当场”,落实“四个一律”,规范好“四项巡查”,实现办案过程全程监督,不断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为提升出警速度,处警使用电铃集合,严格做到接警后一分钟之内警车驶出大门。落实日常案件调度,抓好每日接处警、已办结案件的监督和改进,积极开展“案件回访”、执法质量检查等活动,进行自查自纠,杜绝执法过错。三是落实“一分析三报告”制度。通过“天网、雪亮工程”平台适时开展信息数据汇集研判,每月形成辖区治安形势分析报告,向街道综治办、县局指挥中心局报告,破解了派出所单打独斗的局面。
筑牢防控体系织密网 推动警民互动保平安
进一步创新防控工作理念、整合资源、优化机制,打破原来单一的巡防体系,利用县局350兆指挥调度、4G图传执法记录仪,逐步形成“精准防控、联动协同、快速反应、智能管理、保障有力”的新防控格局。 海丰派出所与情报指挥中心无缝对接、实时互动,并通过警情数据、网络舆情和12345市长热线群众反映的突出治安问题进行分析研判,从而巡防队伍实施精准防控。 一是突出行业场所。加强对矛盾纠纷多发、易发的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单位的排查化解工作。二是突出特殊群体。全面强化对特殊群体的分级分类管控、动态掌控力度,做到全面标注、准确分类、及时预警,严防滋事作案。三是突出企业民生。社区民警与辖区企业进行挂钩“点对点”服务,定期进行走访,撬动群防群治力量主动承担起基础信息核查更新、流动人口上报、矛盾纠纷排查、平安宣传服务等工作,及时将风险隐患化解在源头。
创新数字化基层警务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海丰派出所根据外出学习经验,以“企业微信”为载体,通过“微信”架起群众连心桥的服务方式,搭建起警民高效互动平台的优势。 一是民警主动用微信添加居民为好友,有些居民在遇到不确定性问题的时候就会发消息问问“警察朋友”, 几乎没有任何信任障碍,还能拉近警民关系。解答求助咨询1700余次,办理便捷业务60余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20余次。二是根据基层警务工作特点,海丰派出所成立了专门的“微警务工作室”,同时实现线上和线下双支撑的交流沟通平台。在考编政审期间,通过微信线上预约,不分工作时间,为30余名的群众加急出具了相关证明。三是通过微信建立起警民高效互动,实现诈骗案件线上宣传和防范,矛盾纠纷线上排查和化解,群众求助线上分流和解决等目标,利用警务微信中的政务朋友圈功能,对现有的24000余名居民,不间断的开展反诈宣传,劝阻电信诈骗200余次,点对点宣传电信诈骗70余次,为群众挽回损失50余万元。提升了服务质量,赢得了辖区群众的高度赞扬,实现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双提升”。 |
| 上一篇:张建伟:司法机械主义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下一篇:警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所谓的“形式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