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宣传不能陷入“造神”思维 |
《为拿下“村霸”十天写下60万字审查报告》,这是今早一权威官网推送的正面典型宣传稿件,大意是说一级检察官助理李某曾十天审阅300本卷宗,写下1134页近60万字的审查报告,成功将22名重大涉黑案罪犯送上法庭,充分体现了一名新时代优秀检察官的感人事迹。 我今天要讲的,不是这名优秀检察官李某不能被宣传的问题,而恰恰相反,能够通过层层审核把关,最终获得第七届全国十佳公诉人荣誉获得者,一定是一名优秀、称职的优秀检察官。我想说的是,正是因为要宣传好选树好这样一名新时代优秀检察官的典型形象,单位通讯员、刊发媒体为其量身定制的宣传稿件才更应慎之又慎,特别在常识认知、内在逻辑上要经得起反复推敲,绝不是“十天审阅300本卷宗”、“写下1134页近60万字的审查报告”这种漏洞百出的荒谬稿件,这不是在选树他,这更像是在害他。
宣传工作关系到民心所向、人心向背。我们要时刻牢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的惨痛教训:苏联百姓不再相信执政党的宣传,才让外部势力有机会趁虚而入,成为苏联解体的关键原因之一。 我不是在危言耸听,“人心不在、何以长久”的道理你应该明白。之前有“一年里7亿多次施印,处理OA流程5964条,用印登记率100%,零出错”的《7亿次的零出错》,现在有“10天,60万审查报告”的《为拿下“村霸”十天写下60万字审查报告》,接下来还有哪些超神的宣传描述,这里面值得我们反思的实在太多太多。如果我的读者身处部门、单位的宣传岗位,真心希望及时给决策层提提醒,给单位或者系统内的宣传通讯员培培训,对经过自己手的类似宣传稿件把把关。往小了说,这是对工作负责,往大了讲,这是对国家负责。 从另一个角度讲,“造神”思维大大拉开了宣传典型与普通网民之间的心理距离,让人们产生了难以逾越的距离感。于是,“自叹不如”、“根本做不到”、“离自己太远”这类想法便会不断地在我们的脑袋中出现,并且反复地告诉自己“这样的典型,我不可能做到”、“要舍弃这么多,还是算了吧”,这也导致即便我们表面上仍然会给予其足够的正面掌声,却并不会将其真正记到心里去,就更别说后续进行模仿学习了。 讲得再多一点。如果我们的舆论宣传陷入了“造神”思维,可能还会让那些被宣传的先进典型遭到“孤立”,有的甚至在与身边同事关系处理中处处掣肘。这个道理其实很好理解,你被你们单位宣传成了爱岗敬业的典型,而你平时有晚下班的工作习惯,在你没有被选树为单位典型时,没有人会在意你到底什么时候下班,而当你被单位树成先进典型时,你的那些同事就可能时不时地会来劝你要正常下班,如果你依然无动于衷,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开始疏远你、质疑你,这很可能是因为你的领导已经开始用你“经常晚下班”的事例,去教育单位其他同事要积极向你看齐。 不过话说回来,你的单位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自从你的单位下定决心对你开始进行“造神”宣传的那时起,就等于变相地把你推到了舆论的风口,你在其他方方面面的缺点和不足都会被人特别关注,甚至还会将其放到公共舆论场进行质疑性讨论,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很可能只是在表达对单位的不满,因为如果能成功把你从舆论“神坛”中拉下马,单位对他们被迫“自愿”加班的压力自然就会小很多。 宣传很难,也很容易犯错,这是由当前这个新形势赋予的工作特征所决定。犯错不可怕,关键是要懂得及时改正,这才是我趁着去开会的间歇期匆忙码下这点絮叨的本意。 |
| 上一篇:罗翔:“刑法不能抛弃民众的常情常感常识” 下一篇:文化是国家治理的“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