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观察
教亲朋好友滑雪是“私自教学”?滑雪场为垄断租金吃相太难看

在滑雪场教自己的亲朋好友滑雪也需要资格证?发生在张家口的这一事件,引起不少关注。而对于滑雪场随意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绝不能听之任之。

如今的张家口已成为冰雪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尤其是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后,张家口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体验冰雪活动。不过,有不少雪友(冰雪项目爱好者)在张家口的雪场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

据天目新闻报道,雪友洪先生带着自己5岁的外甥女去张家口某雪场玩。因为外甥女是第一次上雪场,洪先生就带着她在初级雪道玩耍。没一会儿,就有3名雪场巡逻员前来,称洪先生私自教学,要收走他的雪场卡。随后雪场停了洪先生的季卡,直到洪先生证实了自己和外甥女的关系,雪场才恢复了洪先生的季卡,但是要求他不能再在雪场里教学。而不少雪友也与洪先生有着相同的经历。

据媒体报道,工作人员声称,他们在雪场内有管理权,禁止私人教学,如果需要学习滑雪,就要找雪场的教练,“按照滑雪场规定,哪怕是教自己的孩子一些简单动作也是不被允许的”。而官方的张家口市崇礼区体育局稽查大队工作人员也称,按照相关条例规定,只有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滑雪)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方可进行教学活动。

事实上,不少体育活动场所有类似的限制。游泳馆禁止私自教游泳,滑冰场不让自己教滑冰。要想学,就必须请场所内的教练。而禁止的理由,包括资质(场所内的教练有教学资格证)、安全(场所内教练有保险)等等。

但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背后,实质上就是利益的考虑。体育活动场所往往有自己的或者合作的教学机构,禁止私人教学,那顾客想学习就必须找场内的教练,就可以“保护”自己的教学业务。而滑雪场内的教练教学,往往价格不菲。据报道,周末1对1的滑雪教学,两小时要750元。

滑雪场、游泳馆等作为营业性场所,主要业务是提供活动的场所。顾客花钱购买了场所服务,只要不从事非法活动,场所方不应该过多干预。退一步说,即使场地方根据事先规定的场所使用协议,与顾客约定禁止在场所内私自教学,这种“教学”,也应该指的是营业性质的教学,对亲朋好友之间偶尔的辅导,不应认定为“教学”。场地方作为服务性企业,没有权力对顾客的行为进行界定,并做出任何处罚。场地方以“违规私自教学”为由,擅自停止向月卡、季卡顾客提供服务,侵犯了顾客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亲友之间相互学习辅导,天经地义。要求辅导者也必须有资格证,匪夷所思。在教育领域,要求无论是学校的老师,还是课外辅导机构的老师,都要有教师资格证。作为对职业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这样的要求是合理的。但教育主管部门从来没有禁止家长对自己的子女(或者其他亲友的孩子)进行课程辅导,也没有要求家长辅导子女的作业也必须有资格证才行。

同理,在体育项目的教学中,要求以此为职业的教练要有资格证,是合理的。但以没有资格证为由禁止亲友之间的教学辅导,是荒唐的。“哪怕是教自己的孩子一些简单动作也不允许”,这样的雪场规定,完全是霸王条款,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对顾客的行为进行不合理的限制,其实质是垄断行为。

这样的垄断行为,在现实中非常常见,有不少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比如一些学校“为了学生的健康着想”,禁止学生在校外购买食品,只能从学校食堂或者校内的商店购买。于是有了某些学校校内小卖部经营权高达每年百万元以上的拍卖价。如果不是有权力垄断的保护,一个只有几千名潜在客户的小卖部,如何每年卖出百万元以上的利润?滑雪场的滑雪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滑雪场的保护,恐怕也很难支撑起每小时三四百元的收费。

对于这种以“自有管理权”为名,行垄断之实的行为,不能姑息放任。消费者可以用脚投票,不让我教自己的朋友滑雪,那下次不去这个滑雪场了。张家口的雪场虽然因为冬奥会而名声鹊起,但是恐怕也没到不可替代的地步。而对一个城市来说,如果任由滑雪场胡作非为,最终恐怕会砸了冰雪旅游的招牌,砸了整个城市的招牌。

辛省志

上一篇:盘点“打虎拍蝇”应当慎言“成绩单”    下一篇:不招豫籍,谁给它的高贵?
反腐动态
强化政治监督,推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答卷
紧盯惠农富农政策落实 督促主管部门履职尽责
人民日报社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热烈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
引领社会革命是党的自我革命的根本目的
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镜头记录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安徽省公布3批药品不合格,协和成制药“上榜”
廉政教育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强化作风教育 筑牢思想堤坝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压实责任破瓶颈
压实责任促进担当作为 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云南通报3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
以竹倡廉 清竹润检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制度根基
推动党的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云南通报3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
河南通报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廉政法制
依规依纪对涉嫌违法犯罪党员给予处分
“两高一部”联合印发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指导意见
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
以裁判树规则促治理助发展
中央政法委牵头,首次对各省区市开展扫黑除恶常态化中央督导
张军与36名相对薄弱基层法院院长座谈 强调 巩固脱薄工作成果 脚踏实地持续抓实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00036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