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观察
95岁航空绘画大师陈应明逝世 系自学成才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6日 08:18   来源:华西都市报   

  

  

  陈应明拿着他的画讲飞虎队的故事。摄于2008年

   

  飞翔的“平衡木”。空警200预警机与护航的歼10战斗机。 (陈应明画作,图据航空知识)

   

  1950年8月1日,“北京”号康维尔CV-240飞机胜利完成中国民航首航任务,史称“八一开航”。该机曾是参加“两航起义”的飞机。 (陈应明画作,图据航空知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想玲秦怡图片由王建川提供

  成都,黄田坝的成飞公司宿舍,外立墙面有些斑驳。一栋百来平米的房子,是陈应明生前居住的家。

  对于相知相识、亦师亦友60年的徒弟兼朋友韦克敬来说,今后,走路15分钟,再也不能喝到喷香的进口咖啡了。

  那座老房子的大门再次打开,95岁的陈应明,再也不能出来迎接80岁的老友韦克敬了。

  4月14日5时05分,我国航空史、航空画、航空模型制作泰斗级大师陈应明,告别挚爱一生的航空事业,在成都驾鹤西去。

  大师远去,音容宛在,画作永传。

  徒弟与师傅 

  一个青年的好奇 

  促成了一段60年的友谊 

  一多月前,韦克敬和陈应明见了一面。两家人住得很近,走路只需要15分钟,所以平时来往频繁。

  “当时陈老师精神还很好。”提起陈应明,韦克敬还是习惯性地叫“陈老师”。谁知道一个月后,就传来噩耗,“我昨天晚上一夜没睡好。”

  60多年前,年仅19岁的韦克敬遇到了比他大15岁的陈应明,一个广西人,一个广东人,两个“老广”在如今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成飞”)相遇了。

  韦克敬当时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啥也不会。”在成飞工作时,陈应明在二楼,他在三楼,经常从陈老师工作的地方经过。“陈老师做的东西太精致,太漂亮了。”韦克敬说,自己打心底佩服,每次经过,不由得会多看几眼。

  有一天,陈应明发现了充满好奇心的韦克敬,主动上前问他叫什么名字。就这样,两个人算认识了,韦克敬拜了陈应明为老师,跟随他学习飞机模型制作。

  后来因工作调动,韦克敬留在了成飞做飞机模型,一直到退休。陈应明辗转来到现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两人结下毕生的友谊,却未改变。

  自学成才 

  飞机模型成终生追求 

  作为我国航空画和飞机模型泰斗级人物,很少有人知道,陈应明是自学成才。

  由于祖父是侨领的关系,陈应明幼年时期家境优越,相当富有。7岁那年,法国在河内举办了一次规模很大的工业展览,年幼的陈应明将目光聚焦在展出的三驾双翼飞机上,从此再未移开。祖父当时在河内做进出口贸易,家中有不少法国的报纸和杂志,上面刊登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飞机照片和描绘空战的连环画,他就照着临摹。

  从那时起,陈应明一发不可收拾地沉醉于航空军事模型。1935年,陈应明就读的学校搬到了香港,姑父送给他一盒马丁B-10轰炸机实体模型的套件,这是他组装的第一架飞机模型。

  陈应明在香港期间曾拜师著名画家徐东白,为他绘制飞机画打下良好的基础。他自学成才,业务能力非常强。至今在业内提起航空画和航空模型,都是举世公认的权威。

  陈老师并不是只会工作的“工作狂”。韦克敬说,生活中的陈老师非常随和,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咖啡曾是陈老师的最爱。“他会告诉你吃西餐时如何使用叉子,跳华尔兹时如何迈舞步。若是有真心爱好航空史的朋友前来,他总会拖其畅聊至深夜。”

  陈应明音乐素养极高,以前曾在成飞做过乐队指挥。“唱歌、小号、小提琴他都能做得来,尤其是小提琴,拉得非常好。”

  画的飞机变成三面图 

  误差不会超过5% 

  在韦克敬看来,陈应明一生画飞机,做飞机模型。他的航空画,除去艺术感,画中还承载着珍贵史实。

  他的每一张航空画都经过严密考证,除了充分理解画中飞机的结构、所绘飞机的原始涂装、标志,还要考证当时的背景、人物、地点等。陈老师曾说,“如果把我所绘制的飞机变成三面图,误差也不会超过5%。”

  “他办事作风严谨,精益求精。”对于这一点,韦克敬感受颇深。“飞机图纸给你了,模型做得不严谨,他会直接让你丢掉,重新做。”韦克敬跟随陈老学制作航空模型,曾经被要求重做过十几次。

  随着科技的进步,今天的飞机模型,机器都可以做。而早年的飞机模型,都是纯手工的。按照飞机大小、比例、复杂程度不同,一般的飞机模型制作周期要半个月,最多可能要几个月。要是重做,相当于半个月的心血白费了。“他不管那些,达不到要求,必须要扔掉。”韦克敬说。

  陈老对徒弟要求严格,他对老型号飞机的考证总是兴致勃勃。治学严谨,与其说是他的风格,倒不如说是他的本事。陈老往往会对航空书刊上编辑们的胡言乱语和张冠李戴“怒不可遏”,时不时来一顿痛心疾首的臭骂。

  韦克敬说,有次一家航空杂志上登了南京某一次航展上一款1:1飞机模型。陈老看了报道,一眼就看出来模型的问题多达二三十处。于是,他电话打到杂志社去纠正错误,就这个事情,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进行批评。“航空画、中国航空史、飞机模型这些都不是玩具,他见不得别人乱说,看不得乱七八糟的东西。”

  儿子与父亲 

  音乐启蒙老师 

  唯一一次挨打因为小提琴 

  提到父亲陈应明,陈达波用了“可贵”两个字来形容。

  在陈达波眼里,父亲总是让他心生敬畏,“他把毕生精力放在航空事业上,对中国的航空事业锲而不舍。”

  1956年,陈应明调到成都筹备飞机厂,时年6岁的陈达波也随父亲迁到成都,举家住在东城根街。

  陈应明一家刚到成都时,如今的成飞还是一片荒芜地,杂草丛生,有一人多高。陈达波回忆,杂草实在太过茂盛,他最喜欢和小伙伴在杂草丛中玩捉迷藏。

  为了更快地把飞机厂建设起来,陈应明坚持吃住在厂里,一星期只回家一次,“那个时候他几乎顾不了家。”陈达波说。工作繁忙的父亲通常会选择星期天回家,全家人就会一起到人民公园转转,享受家庭之乐。在童年陈达波的心里,这就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陈应明从小喜欢音乐,最喜欢拉小提琴。随着厂子逐渐发展起来,陈应明陪伴儿子的时间也渐渐多起来,每次闲下来,他总惦记着要把这门爱好教给儿子。

  刚开始学小提琴,陈达波只有6岁,毛头小孩总爱左顾右盼,很难集中注意力。“一次练习小提琴,我吊儿郎当的态度激怒了父亲,父亲顺势将琴谱扔到地上,打了我一巴掌。”陈达波回忆,从小到大父亲几乎没有打过他,那是唯一的一次。

  “很感谢父亲,启蒙了我对音乐的热爱,一直受用至今。”在陈达波之后的人生里,父亲的音乐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世纪60年代,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陈达波去了盐亭县。为了上大学,陈达波想到了从小学习的小提琴。1974年,陈达波参加了工农兵学院的考试,因为有小提琴学习的基础,他成功被中学音乐教育专业录取,毕业后在四川音乐学院当一名音乐老师,后来又到川音校报《音乐探索》担任编辑工作,直到前些年退休。

  “父亲一生精致,对生活很讲究,很重视自己的形象,即便在家也会穿着西装、打好领带,很绅士。”陈达波说,父亲逝世后,丧事将会一切从简,让父亲安静地离开。

  “迷弟”与偶像 

  16年前北京看展 

  偶遇陈老听其亲自讲解 

  “第一次与老先生见面已是16年前,但随他走进航博洞库的情景却历历在目,犹如昨天。”

  陈老去世后,张翔宇在自己的微博写下了这段文字。张翔宇在成都一家航空公司担任机务工作,是陈应明的“超级迷弟”,从小看偶像的画作的时候,他总在想什么时候能够见偶像一面呢?

  2001年,是他人生中超级幸运的一年。因为从小就是航空迷,当时刚上初一的张翔宇专门飞到北京,参观航空博物馆,但给这趟旅途增添色彩的并不是展览馆的展品,而是他在博物馆里偶遇的一个人,就是他一直以来仰慕的偶像陈应明!

  4月15日,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张翔宇至今仍能回忆出当时的激动之情。“我连忙上前打招呼,激动得说不出话。”当时陈老还跟我握了手,拉着我一个劲儿地介绍这些展品。”

  北京航空博物馆里有个展品是英国二战时的“文式新型轰炸机”,这个飞机是木制的,很有特色,除了英国以外的其他地方都很少见,在中国的博物馆里也被理所当然视作珍宝。但航空博物馆收集到这个飞机时,只有飞机左边的机翼,为了更好地呈现展览效果,陈应明便根据以往的历史,带人复制了整架飞机。“陈老告诉我,这是他最为得意的作品。”

  陈应明,1923年2月出生于原法属殖民地越南河内,广东南海西樵人,祖父是越南侨领。1932年他回广州西关读培正小学,10来岁的他,就自制飞机模型。他后来拜师著名画家徐东白,与对飞机的了解一结合,开始航空画的创作。陈应明是国内航空爱好者所熟悉和尊敬的航空史专家和航空画家,曾参加过中国的一套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的编写工作,发表过近百篇有关航空及模型制作方面的论文。他绘制的图纸图画,生动准确,英国、日本、中国台湾的一些博物馆、刊物均以他绘制的图纸图片为依据复原飞机及模型。

(责任编辑:李婧)

上一篇:记者调查:银行为什么主业不"主"?资金哪    下一篇:记者调查:“保健品”骗局大起底,几大套路
反腐动态
人民日报评论员:激发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
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人民日报评论员:继续用好历史经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人民日报社论:矢志不渝奋斗 推进复兴伟业
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国庆中秋期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纠治“四风”的通知》
强化政治监督,推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答卷
镜头记录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安徽省公布3批药品不合格,协和成制药“上榜”
廉政教育
加强提示提醒、监督检查、通报曝光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强化作风教育 筑牢思想堤坝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压实责任破瓶颈
压实责任促进担当作为 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云南通报3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
以竹倡廉 清竹润检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制度根基
推动党的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廉政法制
最高法发布第九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河北公安交管部门推出十项措施服务旅游经济
基层巡查织密基层监督网,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征程
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直属单位纪委监督执纪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今年以来110万余人次青年志愿者参与基层普法
最高检、生态环境部、公安部联合举办2025年生态环境领域刑事案件办理培训班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00036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