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观察
厉害了!校园食堂后厨开直播 都播些啥?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1日08: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4月11日电(汤琪)当互联网进入“直播时代”,学校食堂的后厨如果开设直播间,你知道会直播些什么内容吗?

日前,教育部发文鼓励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在厨房、配餐间等安装监控摄像装置,多地校园食堂后厨也已实现电视或网络直播。后厨直播的效果如何?能否遏制校园食品安全事故?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中新网记者进行了调查。

资料图:某高校食堂。燕武 阿琳娜 摄影报道

校园食堂后厨直播播些啥?

——包括配餐、消毒洗碗等多个环节

近日,教育部发出通知,鼓励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在厨房、配餐间等安装监控摄像装置,实现食品制作实时监控,公开食品加工制作过程,自觉接受学生及家长监督。

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湖北、四川、辽宁、浙江等地的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大学校园食堂的后厨已经实现视频监控,并在就餐区以电视直播的方式展现在师生面前。

据媒体报道,山东青岛已启动“食安亮化”网上视频直播工程,记者登录“爱青岛”APP后,可以观看到数十所中小学、幼儿园的后厨直播,包括配餐、消毒洗碗等各个环节的监控,公众可以通过手机随时进行监督。

后厨直播为何引关注?

——校园食安事故影响恶劣

舌尖上的安全,从来是中国人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食品安全问题一旦牵涉到校园食堂,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往往极为恶劣。

据媒体报道,2016年10月,河北正定县弘文中学数十名学生发生食物中毒,学校食堂分餐处被查封,相关校领导被撤职;12月,河南信阳一学校数十名学生食物中毒,涉事学校校长和分管副校长被免职。

这些还只是校园食安问题的冰山一角。根据国家卫计委此前发布的《2015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通报》显示,学校集体食堂是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

因此,为保障校园食品安全,“明厨明灶”、“阳光厨房”等一系列要求和鼓励学校食堂后厨安装监控、实时直播的行动正在各地进行。

某APP直播截图。

监控直播效果如何?

——发现违规操作及时通报学校

后厨监控直播的从无到有,对改善校园食安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浙江宁波北仑区教育局装备中心主任乐纳红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透露,北仑区公办的中小学、幼儿园的食堂后厨基本全部安装有监控设备。

她表示,“总体来讲,该区各学校的食堂都是比较干净的。”

据介绍,通过视频监控平台,区教育局可以直接对各学校的食堂后厨进行监督,曾经也发现过一些不规范的操作。

乐纳红回忆说,“曾有一个食堂的工作人员,在清洗完餐盘厨具后,把穿着雨鞋的脚在水龙头下冲,我们直接打电话给该校的校长说明了情况。”

辽宁一高校食堂内的屏幕直播后厨状况。受访者供图

存在哪些缺陷?

——并非所有环节都能被摄像头监控

尽管积极因素显而易见,但在实际操作中,校园食堂后厨的监控直播仍存在一些缺陷。

例如,辽宁传媒学院学生刘伟告诉中新网记者,该校两个食堂的就餐区都安装了直播后厨的显示屏,但他观察发现,很少有学生把目光注意到显示屏上。

刘伟说,“监控都挤在一个屏幕上,每个区域的监控显示的范围就很小,不够直观,而且食堂做饭的时候,学生还在上课,因此起到的监督作用并不大。”

中新网记者在登陆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还发现,打开食安亮化工程专栏里的直播链接,存在黑屏现象。对此,青岛食药监局科技处工作人员告诉中新网记者,他们已发现该问题,技术人员在抓紧调试,主要原因是一些浏览器、Windows版本不兼容。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岿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则认为,校园的食品安全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原料采购、加工制作、清洗消毒、食品储藏、用水卫生等。

“并非所有关键环节都能通过安装摄像头来全面揭示。”他说。

校园食安环境如何改善?

——扩大知情权范围,注重营养标准

基于视频监控存在的局限性,沈岿对其作为普遍性、强制性的标准进行推广持保留意见,他表示,目前条件还不够成熟。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告诉中新网记者,除了后厨的操作,公众知情权的范围还需继续扩大。“例如,食品是否定点采购、食材是否过期等,都应当是透明公开的。”

因此,他建议相关部门发布关于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规章,把经验上升到顶层制度设计,建立协同共治的校园食品安全生态环境。

沈岿还指出,中小学、托幼机构的食品安全标准应该不同于成年人的标准,由于青少年的身体处于快速成长的过程,对他们而言,还应包括营养标准。

“营养不良对处于发育期、成长期的青少年而言,也是一种不安全。”他说。(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完)

(责编:白宇)
上一篇:记者调查:衡水中学进驻浙江引发轩然大波    下一篇:“持证”的月嫂未必有真水平 颁证机构五花
反腐动态
人民日报评论员:激发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
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人民日报评论员:继续用好历史经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人民日报社论:矢志不渝奋斗 推进复兴伟业
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国庆中秋期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纠治“四风”的通知》
强化政治监督,推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答卷
镜头记录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安徽省公布3批药品不合格,协和成制药“上榜”
廉政教育
加强提示提醒、监督检查、通报曝光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强化作风教育 筑牢思想堤坝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压实责任破瓶颈
压实责任促进担当作为 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云南通报3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
以竹倡廉 清竹润检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制度根基
推动党的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廉政法制
最高法发布第九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河北公安交管部门推出十项措施服务旅游经济
基层巡查织密基层监督网,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征程
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直属单位纪委监督执纪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今年以来110万余人次青年志愿者参与基层普法
最高检、生态环境部、公安部联合举办2025年生态环境领域刑事案件办理培训班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00036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