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之声
调查南昌“房百套”,真相不能“挤牙膏”!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7日10:43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近日,网传一封举报信称,江西南昌市高新区检察院“职务犯罪科副科长”徐林保及其家人名下共有房产300多套。对此,南昌高新区检察院25日回应称,该院已成立调查组,决定徐林保停职接受调查,而徐林保的职务也不是副科长,只是有编制的普通工作人员。

一个地方检察院的普通工作人员,竟能手握百套房,这瞬间引爆了舆论场,网友纷纷称徐林保为“房公”。特别是在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持续推进,房价高企而经济下行压力大的当下,公务员“房公”的横空出世,撩动了公众敏感、脆弱的那根神经。人们自然想知道,公务员名下如此巨量的房子,来源是否干净正当?有多少真是“贷款炒房”和“经商所得”?又有多少是利用职权影响力谋取不当利益而得?对舆论高度关注的“房公”事件,当地检察院一方的介入调查,能保证整个调查的公正与公信吗?

人们的追问不为别的,只为尽早查清事件真相,给举报人和被举报人以及社会公众一个交待。目前来看,很难断定徐林保的这些房产是不是都“有问题”,但明显有一些细节值得追问,这也是调查应该侧重进行的方面。

其一,徐林保即使是再普通的工作人员,也是国家公职人员,理应带头遵纪守法,加强对自己及其亲属行为的约束。今年4月,中组部、司法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要求国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但徐林保女婿却被指打着徐林保的名义,先后向多人借款上亿元,债主们联系不上女婿,向徐林保追债被拒绝。无论如何,这都谈不上带头尊法守法了;从法律角度而言,相关行为是否涉嫌诈骗,也有待调查认定。

其二,徐林保是否涉嫌招摇撞骗和利用职权影响力谋取不当利益?据相关报道,“网帖称,2014年徐林保与女婿龙跃武以合伙做生意及联合开发项目为幌子,称徐林保是某检察院检察长。”徐林保明明是检察院的普通工作人员,却被指声称为“检察长”,这是否属实;倘若调查认定属实,则涉嫌招摇撞骗。退一步来讲,即使徐林保对此并不知情,其亲属的此种行为,也可能涉嫌《刑法》第三百八十条规定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其三,徐林保是否涉嫌违规从事营利活动或插手谋取利益,同样值得追问。徐林保先是下海经商,后回归体制内。而网曝其妻是江西一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并一直从事房地产投资。其女婿一直在商场打拼,并利用徐林保名下的房产作抵押谈生意。这么多年以来,徐林保是否对其妻子和女婿的行为知情,有无参与其中或幕后为他们出力,不能听其自说自话,需要一查到底。

“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公职人员就要有公职人员该有的模样,就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这对任何一个公职人员来说,是一种最低限度的要求,同时也是最好的保护。《公务员法》第53条第14款规定,“公务员必须遵守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可以说,“房公”事件再次向公职人员敲了个警钟,务必牢记“选择从政就不要在从政中发财,选择发财就去合法发财”的叮咛。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调查“房公”事件,更是不能等不能拖不能瞒。当然,人们也不能先对徐林保做有罪推定,只要真是其合法所得,应该还其清白。不过当前,南昌高新区检察院必须主动扛起主体责任,协调检察院、纪检监察和人事等多部门联动,尽快开展深入全面的调查,并主动、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案情和信息。面对“舆论爆点”,地方政府要有科学正确的姿态,而不能老是被舆论“挤牙膏”,任其形成消解政府公信力的“舆论危机”。

上一篇:北京居住证,到底是要便民还是难民?    下一篇:车厢插座成摆设 充电宝却卖高价
反腐动态
学习时间丨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
深度关注 | 科技赋能监督 护民生为民利
驻中国中化纪检监察组紧盯关键环节强化监督 做实向雄安疏解搬迁工作
加强清廉学校建设 营造立德树人优良环境
四川开展巡视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 同题共答推动真改实改
吉林扎实开展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 查改治贯通除顽疾
镜头记录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安徽省公布3批药品不合格,协和成制药“上榜”
廉政教育
贵州:举办2025年“纪检监察开放日”活动
加强提示提醒、监督检查、通报曝光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强化作风教育 筑牢思想堤坝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压实责任破瓶颈
压实责任促进担当作为 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云南通报3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
以竹倡廉 清竹润检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制度根基
廉政法制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破坏耕地犯罪典型案例
最高检党组与驻最高检纪检监察组举行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商会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刘沛林决定逮捕
最高法发布第九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河北公安交管部门推出十项措施服务旅游经济
基层巡查织密基层监督网,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征程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00036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