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总源头。中华民族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决定着中国特色的道路选择。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将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宝贵资源。历史中有“文化”的根,那么,“文化”一词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
“文”字,在甲骨文中写作
“化”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中的“化”字写作
“文化”一词早在西汉时期就已出现,西汉刘向所编的《说苑》曰:“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指的是和武力征服相对应的文治教化。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有关概念的引入,“文化”一词逐渐产生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含义。通常可以将文化理解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一个民族的强盛,不能没有共同的精神追求。今天我们重视文化,不是要让文化待在博物馆里束之高阁,也不是要附庸风雅装点门面。我们提倡文化,是为了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萌生于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真正让民族文化落地生根,让每一位中华儿女自觉肩负起延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坚定地走自己道路的历史责任。(撰稿:孙灿 编导:周哲 包装:陈晓晴 配音:张东岳)
|
上一篇:江苏苏州:“微言博语”话廉政 “小故事” 下一篇:南京:中秋节前演出精品剧目弘扬廉洁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