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法制
宋词中的家国情怀

发布时间:2016-09-08 10:2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婉约词派是宋词风格流派之一,清人王士祯《花草蒙拾》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宋代尤其是南宋婉约词家继承花间余绪的同时,在内容和思想主题上均有所开拓,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代表,他们用婉转柔美的方式吟唱出了自己的时代心声。

  李清照(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人,一代婉约词宗,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1127年,金兵入侵,宋室南渡,国破家亡之痛,颠沛流离之苦,使得她后期的作品渗透了深沉的故国之思。如“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抔土”。

  绍兴二十年(1150年),流落临安的李清照逢元宵节感旧而作《永遇乐·落日熔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在这首词中,李清照通过对中州盛日元宵佳节热闹景象和欢乐生活的回忆,与当前节日悲凉境遇和寂寞心情相对比,显示出自己生活环境的变化,流露出一种饱经忧患、今不如昔的感受以及对故国和故人的怀念之情,感情深沉真挚,语言朴素清新。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刘辰翁在《永遇乐》词序中云:“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可见,此词的影响之大,感人之深矣。

  姜夔(1155-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幼年失去双亲,寄居在汉阳的姐姐家,成年后屡试不第,奔走四方,过着幕僚清客的生活。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冬至日,时距金主完颜亮南犯已有十五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终身布衣,不曾仕宦,因此,他只能将自己的一腔家国情怀,用比兴的手法融入词中,委婉蕴藉。张炎《词源》赞其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这首震今烁古的名篇一出,就被他的叔岳肖德藻(即千岩老人)称为有“黍离之悲”。

  家破人亡之痛、颠沛流离之苦和黍离之悲紧紧地交织在了一起,李清照和姜夔的这种家国情怀,成为南宋婉约词的一种传统思想主题,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被继承和发扬了。

  周密(1232-1298年),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祐间为义乌令,入元隐居不仕。

  南宋灭亡后,周密的生活和词风都发生了变化,他继承了婉约词发展中典雅深婉一派的艺术传统,词的形式精谨、词意凄婉,蕴藉地表现了深厚缠绵的故国之思。“东南文章大家”戴表元《周公谨弃阳诗序》云:“晚年展转荆棘霜露之间,感慨激发,抑郁悲壮,每一篇出,令人百忧生焉”。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露草霜花,愁正在、废宫芜苑”;“高台在否?登临休赋,忍见旧时明月”;“废苑尘梁,如今燕来否?翠云零落空堤冷,往事休回首”等等,这些词句都表露出了他的亡国悲痛和孤独无依的情感。

  周密的词作在表达故国之思的同时,也曲折地表现了宋遗文人的民族气节和民族意识。南宋灭亡后,词人陈允平被荐至元大都,周密作《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有云:“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怀念被召友人,仍不忘勉慰他勿忘江南故国,勿事新朝,随雁南归。不久,老友陈允平果以疾辞,拒不入仕,随即南归了。

  张炎(1248-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为南宋中兴名将张俊之后。宋亡后漂泊于吴越之间,穷愁潦倒,郁郁而终。他的词前期现实性较强,有深厚的爱国思想,后期黍离之悲中,更多了抒写个人身世的不幸。

  词人在《月下笛》序中说“孤游万竹山中,愁思黯然,因动黍离之感”。这“黍离之感”正是张炎爱国主义思想的特质。宋亡之后,张炎也曾有过激昂慷慨的情感:“壮志己荒圯上履,正音恐是沟中木”,但他虽抱为国复仇的志愿,可是又感到历史命运已无法改变,名篇《高阳台·西湖春感》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这首词作于元军入临安之后,词中之春归具有象征意义,象征西湖繁胜随宋亡而去,江南兵火,故园毁灭,旧家燕子已经飞去,唐之长安胜地韦曲已经苔深,晋贤清游之斜川已经草暗,一切都荒凉了,春归也结束了词人青春的欢乐,国家不存,无心再续沉溺的笙歌之梦,唯留下遗民的无尽悲哀,全首词流露着词人深切的眷恋。这里黍离之感的故国之思与桑梓之悲的乡土之情,高度地融合了。清人陈廷焯认为此词“凄凉幽怨,郁之至,厚之至”。

  家国情感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对于词人来说,家国之爱往往是深深地扎根于个人遭际、乡土情思之中的,在华夏正音不复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它对激发南宋遗民的爱国主义情感,提振民族精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让后世景仰。

上一篇:上海闵行:漫画说纪 讲好问责条例背后的案    下一篇:十句话读懂孔子的"学"
反腐动态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持续提升依规依纪依法办案质效
人民日报评论员:激发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
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人民日报评论员:继续用好历史经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人民日报社论:矢志不渝奋斗 推进复兴伟业
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国庆中秋期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纠治“四风”的通知》
镜头记录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安徽省公布3批药品不合格,协和成制药“上榜”
廉政教育
加强提示提醒、监督检查、通报曝光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强化作风教育 筑牢思想堤坝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压实责任破瓶颈
压实责任促进担当作为 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云南通报3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
以竹倡廉 清竹润检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制度根基
推动党的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廉政法制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破坏耕地犯罪典型案例
最高检党组与驻最高检纪检监察组举行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商会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刘沛林决定逮捕
最高法发布第九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河北公安交管部门推出十项措施服务旅游经济
基层巡查织密基层监督网,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征程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00036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