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之声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红”干部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8日09:18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们需要的“网红”干部,是那种愿意走下权力“神坛”的官员,他们失去的是官员的“架子”,得到的是老百姓的欢迎,这应当是官员最有“面子”的事。

  县长当街卖瓜?听到这样的消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恐怕是质疑、不解乃至批评。上周日,这样的事就在太原市南宫广场发生了。山西省万荣县县长李永辉率队奔波近400公里,来到这里摆摊吆喝,推销当地的农特产三白瓜。李县长当街卖瓜被“围观”,在网上也引来了关注,对于李县长的“网红”行为,有人点赞,但扔“板砖”者也不少。

  领导干部成为“网红”,李县长绝不是第一例。近日,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通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发表致网民的一封信,提出领导干部要成为群众信赖的“网红”,要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服务群众,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当然,李鸿忠书记的本意是领导干部要运用互联网思维为人民服务。尽管这与李永辉县长的“网红”作为有所不同,但两者都引发了关注和热议,这反映了老百姓对官员行为方式改易的不同态度。

  很多人对官员成为“网红”还不太适应,这与我们对领导干部的传统印象有关。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官员就是那种不苟言笑、讲话一板一眼、大腹便便的形象。当官员变得风趣幽默、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的时候,大家反而不适应了。在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时代,“官老爷”的形象早就该被淘汰了,如果官员言行不令老百姓喜闻乐见,大家会觉得没有亲和力,没有魅力,甚至对其执政能力产生怀疑。

  在这种变化的驱使下,不少领导干部开始有意识地做“网红”的事。或许这些行为有作秀的成分,但对其一味“棒杀”或“捧杀”都是非理性的。我们需要的“网红”干部,是那种愿意走下权力“神坛”的官员,他们失去的是官员的“架子”,得到的是老百姓的欢迎,这应当是官员最有“面子”的事。

  如何界定“网红”领导是否符合这个要求呢?不妨设定一个标准:就是要看他的“网红”行为是为了宣传自己,还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而“红”。湖北省巴东县县委书记陈行甲,为了宣传当地旅游资源,录制MV演唱歌曲,还从高空跳伞,他的行为在网上迅速“走红”,尽管遭到了一些质疑,但他的作为却让更多人知道巴东这座小城,并且考虑去巴东旅游。陈行甲对巴东的“网红”式宣传,显然不能简单用“炒作”概括。只要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只要有助于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官员成为“网红”也无可厚非。

  不可否认,有些官员通过炒作自己、显示与众不同的“个性”而出名。他们也擅长和媒体打交道,喜欢搞些夸张的言论和动作。广州市原市委书记万庆良就被网友戏称为“六百帝”,因其对媒体声称自己住的珠江帝景豪宅房租才600元。万庆良落马后,他的这些“网红”言行也成了大家的笑柄。

  万庆良式的“网红”行为应该令领导干部引以为戒。我们需要的“网红”官员,是那种可以在电视、网络直播上能随时回答老百姓的提问的官员,是那种不惜被质疑、依然愿意高调宣传本地旅游资源、农副产品的干部。他们在聚光灯下高调的言行,可能惹人争议,但只要不是为了个人名利,不是说一套做一套,不是弄虚作假哄骗人,“网红”一下也无妨。

 
上一篇:为何总有落马官员“生活不能自理”    下一篇:重庆民警双手抱拳道歉,赢得的不只是群众点
反腐动态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
2025年6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7977起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
深度关注丨矢志不移把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5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
镜头记录
中央依法治国办、教育部、司法部联合举办 “中国法治实务大讲堂”启动仪式暨首讲授课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廉政教育
运河星谱:数字涟漪里的千年廉脉
勤俭廉善,家风流芳
聚焦民生所向,亮剑基层“蝇贪蚁腐”顽疾
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第三届"复兴论坛""党的自我革命与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举办
以案为鉴明纪法 崇德尚廉育家风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多“下马走走” 别在“马上”不下来
各地运用由风及腐案例强化警示提醒 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守底线
为奋进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廉政法制
青年派出所开展“忆军旅初心 聚共建合力”庆八一主题活动
国是大讲坛聚焦法治,付子堂系统阐释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与实践成就
最高检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典型刑事案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2025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
以法之名 陪你同行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研究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号中国方正出版社415室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403961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