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之声
收粮许可门槛别太高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28日09:0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站在全局算大账,找到各方利益平衡点,既要严监管,也要撤“篱笆”,给粮食收购各类市场主体更大空间。

  南方到了早稻收购时节。前两天,家乡亲戚来电话诉说:奇怪!今年怎么没有粮贩上门了?不会像以前那样到粮站排长队卖粮吧?

  亲戚种的地不多,对他来说粮食卖给粮贩更方便。他说,粮站收粮,对容重、水分等要求高,遇上态度不好的,卖粮像求人。而粮贩上门收粮,虽然价格稍低点,但晾晒、去杂质等都是粮贩们收回去自己干,农民不用去粮站排长队看脸色。“少卖粮的钱打一天工就补上了,但能少受好多罪。”

  上门收购的粮贩少了,可能有许多原因,但办证难应是原因之一。这让人想起不久前某地农民因无证收购玉米被判刑的案子。不少人认为,个体粮贩从农民手里收粮,再卖给粮站赚点差价,因而入刑小题大做。也有人追问,能不能降低准入门槛,给粮食收购各类市场主体更大的空间?这些声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各界对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期待。

  实际上,从1995年取消粮票彻底结束40年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到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步子不小。这些年,粮食企业、粮食经纪人等新型市场主体快速发展,为畅通粮食流通渠道、方便农民售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内外粮价倒挂、粮食库存居高不下等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粮食流通没有门槛不行。按照现行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应当具备资金筹措能力,具有必要的粮食仓储设施,具备相应的粮食质检和保管能力,必须经审批取得许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地方还规定要有固定的场所、收购点、数量不低的注册资金等。达到这些要求,对粮食购销企业来说可能不是很难,但很多个体粮食经纪人根本达不到,而农民又很需要他们,因此个体粮贩无证收粮现象在农村较为普遍。

  粮食经纪人收粮,最后还是卖给粮站、粮企,只要引导好、监管好,不仅不会影响粮食流通市场秩序,反而是粮食购销市场主体的有益补充。在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的当下,粮贩办收粮许可证的门槛能不能降低点?办理手续能否更便捷?能否由许可证制改为备案登记制?这些问题,都值得有关部门好好研究。

  眼下,全面深化改革已步入攻坚期,改革要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才能更好向前推进。实际上,类似粮食经纪人无证收粮,这种群众有需求、现实中已普遍存在、与现行制度虽有冲突但风险可控的现象,还有不少。堵之可能无功,相反,疏之可能有效。站在全局角度算大账,找到各方利益平衡点,通过试点、完善,上升为法律法规,这样深化改革才能找到更多突破口。

  粮食流通既要严监管,也要撤“篱笆”。降低收粮许可门槛,才能让更多粮食经纪人轻装上阵。当然,改革推进的同时,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不能降低,如何监管好粮食经纪人,保障好粮农的利益,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作为粮食经纪人等收购主体,也应该在方便农民、赚取合理价差的同时,诚信经营,共同维护好粮食收购市场秩序。

 
上一篇:“吃点喝点”危害党风政风    下一篇:假“乾隆”诈骗4000万元太拙劣
反腐动态
2025年6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7977起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
深度关注丨矢志不移把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5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
二十届中央第六轮巡视对象公布
镜头记录
中央依法治国办、教育部、司法部联合举办 “中国法治实务大讲堂”启动仪式暨首讲授课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廉政教育
聚焦民生所向,亮剑基层“蝇贪蚁腐”顽疾
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第三届"复兴论坛""党的自我革命与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举办
以案为鉴明纪法 崇德尚廉育家风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多“下马走走” 别在“马上”不下来
各地运用由风及腐案例强化警示提醒 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守底线
为奋进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人民日报评论员:党政机关要带头过紧日子
安源山下清风起
廉政法制
青年派出所开展“忆军旅初心 聚共建合力”庆八一主题活动
国是大讲坛聚焦法治,付子堂系统阐释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与实践成就
最高检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典型刑事案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2025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
以法之名 陪你同行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研究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号中国方正出版社415室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403961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