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观察
假证买卖调查:50元代开实习证明 100元开病假条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7日 09:40   来源:人民日报   

  

  “生意火爆”

  朱慧卿绘(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网络时代,信息得到快速匹配,购物、交易更加便捷。不仅实体货物,连实习证明、医院病假条、公文报告、各式证件等,在网上都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不时热卖……这些“贴心”“周到”的服务,给社会带来的究竟是便捷还是隐患?交易行为除了违背道德原则,是否涉嫌违反法律法规、又该如何进行监管?请看记者调查——

  暑期已近尾声,云南某高校学生小王,开始考虑开“实习证明”的事儿了。虽然痛快玩了近两个月、哪儿也没去实习,但他并不着急:“网上可以买个实习证明。从提供单位印章到代写实习评语,各种服务应有尽有……”

  记者了解到,不仅实习证明,像代开医院病假条、代写公文报告、代订证书……网上可以提供一系列无微不至的“一条龙”服务,通过网络买卖,好像所有的烦恼立刻会找到解决渠道,为难之事大可不必再费心求人。

  但这些“贴心”“周到”的服务,真的“靠谱”令人放心吗?

  看起来似很“美”

  ■无论是病假条还是实习证明,网购都能“私人定制”

  “病假条中心,是您生活中想休息时的不二之选。”网络上,一个代开病假条的卖家打出了如此标语。“简介”一栏上,赫然写着“请加微信、QQ,病假休假,病假单,三甲医院诊断证明,病历本、化验单、费用清单等一应俱全……”

  “想请假,能帮忙开个病假证明不?”记者按照网站上的QQ号进行联系后,马上得到答复:“100元一张,全国各地都可以开。”记者告知所在地区后,卖家立刻提供了三家当地医院供选择。

  据了解,在网上购买病假条,需要提供个人详细信息,售价在100元到200元左右不等。卖家传来的病假条模板有模有样,抬头是病情证明单,并有病人姓名、诊卡号、就诊日期、病情诊断、科室、医生等一应信息,还附有一串防伪码。

  “想写什么病,您提要求就可以,假条保证真实有效。”网上卖家再三保证,病假条是医院开出来的,可以根据买家想请假的天数来建议病假条种类。从各种病假条模板来看,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阑尾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相比于病假条,网购“实习证明”似乎更加省时省事。小王告诉记者,他多次网购“实习证明”:“交了钱当天就能开,也不贵,50元就能搞定一张,省了多少麻烦?”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实习证明”的卖家本身有经营的公司,兜售实习证明只是附带“业务”,只要买家需要,就可以提供带自己公司公章的实习证明。如果公司种类不符合买家需求,他们还能根据买家所在地区和需要的实习岗位进行“私人定制”。“我们公司在别的地区有些合作单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开具证明,公章都是真的。”一位卖家表示。

  买卖方都违法

  ■网购证明多为伪造,买家知假买假,购买行为涉嫌违法

  通过网络购买“病假证明”“实习证明”,看起来方便省事,但实际上存在很多隐患。

  根据卖家提供的可开病假条的医院名单,记者联系了一家医院。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病假条分为门诊假条和住院假条,门诊假条能开10天左右的休息证明,想要更长的通常需要住院假条。

  据介绍,医院开病假条有严格的程序,正规的假条上面既要医生个人的签名、印章,还要盖相关科室的印章,且需存档;一张病休证明不是某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通过私人关系找来的,偶尔开一两张‘人情’病假条还是有可能的,但是放到网上大规模售卖就不太可能了,除非医生想砸自己的饭碗。”这位工作人员说,“网上售卖的医院病假条,多半是伪造的。”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曾经有病人拿着网购的病假条找上门来,签名、盖章等都齐全,报警之后,警方对比发现,网购病假条上面的章是伪造的。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葛磊认为,在网上交易病假条、实习证明的行为包含多个环节,整个交易行为不仅违背道德,更涉嫌违法。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2条规定,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买家知假买假,卖家可能伪造公章,整个购买行为涉嫌非法交易。”葛磊说,“对于出卖方而言,如果伪造医院或者公司公章,涉嫌违反《刑法》第280条规定的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像开具病假条这种行为,对从业人员来说会有更高的要求。”葛磊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生利用职务之便,为牟取个人不正当利益,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的,也应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此外,葛磊还提醒道:“在网上购买相关证明,需要提供很多个人详细信息,很有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

  监管联手协力

  ■管理成本高、监管难度大,需要部门协同合作、加大打击力度

  打开淘宝等一些电商渠道,输入“病假条”“实习证明”进行搜索,结果显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无法显示‘病假条’‘实习证明’的相关宝贝。”那些声称自己能代开病假条或者各类证明的卖家,更多地活跃在微博、百度贴吧等更开放的网络平台。

  据了解,为了规避一些网站对购买证明、病假条等网络交易的屏蔽,这些买家通常在微博、贴吧或者论坛上留下微信号和QQ号,再通过这些平台进行暗箱操作。即使是在淘宝上,这些店家也以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存在着,“挂羊头卖狗肉”,通过售卖其他正常商品来打掩护。

  根据朋友提供的线索,记者在淘宝联系了一家经营翻译业务的店家,说想购买一份实习证明,但立即被以“手机旺旺总是断线发不了文件”为由,要求通过QQ联系。

  “由于淘宝旺旺的聊天记录无法删掉,所以只能在QQ上聊天,完成后删除好友就不会留下任何记录。”在QQ交谈中,卖家告诉记者,在淘宝上不能涉及“开证明”相关的内容,下单前必须在淘宝旺旺上假装聊一下“翻译文件”,而不是直接聊“开证明”,然后才能在淘宝拍下相关链接,对卖家服务评价时也只能留下“翻译质量好”等信息。

  “QQ和微信这些联系方式更加私密,交易行为也更难鉴定。尤其是对于在网上发布相关信息的管理规定,涉及的条款也很模糊,增加了监管难度。”葛磊说。

  “购买病假条、实习证明这种需求的大量存在,导致市场形成这样一种产业链。网络具有匿名性和开放性特点,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为这些产业提供了一个有利渠道,促进了这些违规行为的扩大化。”云南大学信息学院教授黄铭说,“现阶段,对这些行为执法的技术成本和管理成本很高,还需要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强化协同合作,才能加大打击力度。”黄铭认为,“公安机关要对私刻公章等违法行为严惩不贷,铲除制假贩假滋生的土壤;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则应当主动加强监督管理,建立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信用档案,遇到违法商家,应坚决打击绝不手软。”

  售假买假 严管严查(记者手记)

  有事请假难获批准,假期有事不想实习……网购假证明的人,都说自己有难处,“网购证明,省去了现实生活中托人情找关系的麻烦,办事再也不用求人了。”代办假证明的“产业”,在互联网上应运而生。

  50元一张实习证明、100元一张病假条,“私人定制”的网购看上去省时省力,解决了不少麻烦。但如此弄虚作假,不只是不守诚信有违道德,也会因隐私泄露带来安全隐患;更为严重的是,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证明文件属于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便利和快捷,绝不应成为网购假证的借口。一方面公众还是要通过正当方式实现自身需求,不能贪图一时便利选择违法;另一方面,网络搜索引擎服务商理当担起对各种广告、信息的审查义务。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要想真正实现有效利用,还需多方发力,各方依法依规行事,营造清朗而共赢的网络时空。

上一篇:副局长冒充纪委“约谈”举报人是不打自招    下一篇:江苏3名考研学生在校内被电倒 致2死1伤
反腐动态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持续提升依规依纪依法办案质效
人民日报评论员:激发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
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人民日报评论员:继续用好历史经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人民日报社论:矢志不渝奋斗 推进复兴伟业
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国庆中秋期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纠治“四风”的通知》
镜头记录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安徽省公布3批药品不合格,协和成制药“上榜”
廉政教育
加强提示提醒、监督检查、通报曝光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强化作风教育 筑牢思想堤坝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压实责任破瓶颈
压实责任促进担当作为 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云南通报3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
以竹倡廉 清竹润检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制度根基
推动党的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廉政法制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破坏耕地犯罪典型案例
最高检党组与驻最高检纪检监察组举行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商会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刘沛林决定逮捕
最高法发布第九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河北公安交管部门推出十项措施服务旅游经济
基层巡查织密基层监督网,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征程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00036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