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法制
朱熹与辛弃疾的莫逆之交

 发布时间:2016-08-16  09:03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一个是热心教育、穷研理学的哲学家;一个是叱咤风云、忧国忧民的名将,两人会结成莫逆之交,这似乎是不可理解之事。然而,朱熹与辛弃疾之间的深厚友谊却是有口皆碑的。理学家陈亮称他们一个是“人中之龙”,一个是“文中之虎”,二人堪称南宋的“双子星座”。

  辛弃疾与朱熹的相知,应追溯到南宋淳熙年间。淳熙七年(1180)冬,辛弃疾调任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值严重旱灾,辛弃疾担负起救荒使命,在大街上贴出赈济榜文,只用八字:“劫禾者斩,闭粜者配!”朱熹称赞:“这便见得他有才”,以示钦佩。

  淳熙九年(1182),辛弃疾被罢官,闲居上饶,朱熹听说后为之愤愤不平。他常对弟子说:“辛幼安是个人才,岂有使不得之理!”绍熙二年(1191)冬,在家闲居十年之久的辛弃疾被朝廷起用为福建提刑。第二年六月,辛弃疾亲往在建阳考亭闲居的朱熹问政,朱熹赠他三句话:“临民以宽,待士以礼,驭吏以严。”辛弃疾虚心听从他的忠告,在福建做了许多于民有利的事。例如在汀州推行“经界法”,便减轻了百姓的赋役负担。其实,绍熙元年(1190)朱熹任漳州知州时,看到豪强地主大肆兼并土地,百姓一致要求政府清查土地,推行按实有土地确定赋役的“经界法”,朱熹虽欲推行此法,无奈豪强地主强烈反对,经界之事仅在漳州实行数月便不了了之。朱熹与辛弃疾会面时,曾期许他能在治下推行此法,辛弃疾最终果然不负所望。

  绍熙四年(1193),辛弃疾再次到建阳会见朱熹,两人同游武夷,泛舟九曲,看到武夷枫叶摇红,溪潭转碧,山水如画,他们诗兴大发,当即各自吟赋了《武夷棹歌》,除了朱熹唱出脍炙人口的十首《武夷棹歌》外,辛弃疾亦作棹歌十首,其九曰:

  山中有客帝王师,
  日日吟诗坐钓矶。
  费尽烟霞供不足,
  几时西伯载将归。

  在辛弃疾眼里,朱熹是一个隐卧山中的“帝王师”,他希望终究有一天会有“西伯”(即周文王)来把这个怀才不遇的白发隐臣起用。当夜,朱熹又为辛弃疾的二斋室书写“克己复礼”“夙兴夜寐”相赠。

  庆元三年(1197)冬,韩侂胄等宣布道学为“伪学”,将朱熹列为“伪学逆党”之魁,限制他们的活动。对于韩侂胄的所作所为,辛弃疾非常气愤。辛弃疾当年担任具有实权的浙东安抚使,就是由于韩侂胄不容他实施北伐大业而被解除职务的。尔后,韩侂胄想借用辛弃疾的名声起用他时,辛弃疾愤然说道:“韩侂胄岂是能用辛稼轩来建立功名的人!我辛稼轩又怎会依附韩侂胄以求取富贵呢?”

  辛弃疾与朱熹不寻常的交往令人钦佩。辛弃疾认为自唐尧以来的几千年中,能与朱熹相比的仅有二三人。他所作的《酬朱晦翁》诗曰:

  西风卷尽扩霜筠,
  碧玉壶天天色新。
  风历半千开诞日,
  龙山重九逼佳辰。
  先心坐使鬼神伏,
  一笑能回宇宙春。
  历数唐尧千载下,
  如公仅有两三人。

  庆元六年(1200)三月,时值梅雨时节,朱熹由于久病,“正坐整衣冠,就枕而逝”,时年七十一岁。辛弃疾对此痛苦万分,他在《祭朱晦庵文》中说:“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此外,他还写下一阕词以悼念:

  案上数篇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语,不自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霁,青天好。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帮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遗划,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辛弃疾以汉代扬雄(字子云)所作《太玄》比拟朱熹的著作,“江河流日夜,何时了”这一句更化用杜甫的名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在辛弃疾笔下,朱熹俨然成为屹立在滚滚波涛中的砥柱山,笑看奸佞小丑们一个个为波涛所吞没。从这一阕词,不难看出辛弃疾对朋友朱熹肝胆相照的真挚友谊。


上一篇:文化自信 深沉而持久的力量    下一篇:文化之约:几十年专注一件事
反腐动态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持续提升依规依纪依法办案质效
人民日报评论员:激发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
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人民日报评论员:继续用好历史经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人民日报社论:矢志不渝奋斗 推进复兴伟业
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国庆中秋期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纠治“四风”的通知》
镜头记录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安徽省公布3批药品不合格,协和成制药“上榜”
廉政教育
加强提示提醒、监督检查、通报曝光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强化作风教育 筑牢思想堤坝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压实责任破瓶颈
压实责任促进担当作为 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云南通报3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
以竹倡廉 清竹润检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制度根基
推动党的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廉政法制
最高法发布第九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河北公安交管部门推出十项措施服务旅游经济
基层巡查织密基层监督网,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征程
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直属单位纪委监督执纪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今年以来110万余人次青年志愿者参与基层普法
最高检、生态环境部、公安部联合举办2025年生态环境领域刑事案件办理培训班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00036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