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法制
【微也足道】孔子为何要拜七岁小儿为师?

发布时间:2016-07-31 08:46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在《战国策·秦册》中有这样的记载:“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三字经》说:“昔仲尼,师项橐。”孔子一生传道授业解惑,被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然而,他也曾拜一名七岁小儿项橐为师,这是为什么? 

  在敦煌考古发现的《孔子项橐相问》记载了孔子拜师项橐的故事。项橐是春秋时鲁国神童。一次孔子在率诸弟子御车出游时,被在路边玩泥土的项橐挡住了道。孔子问他为何不避车,项橐指着自己用泥土堆起的“城墙”答道:“只闻车避城,岂闻城避车?”孔子只得绕“城”而过,但觉得这个孩子真是聪明,决定考考他。

  “汝知天下,何火无烟?何水无鱼?何山无石?……”

  “萤火无烟。井水无鱼。土山无石……”

  孔子提了一连串问题,涉及天文地理、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项橐对答如流。

  “鹅鸭何以能浮?鸿雁何以能鸣?松柏何以冬青?天上零零有几星?地下碌碌有几屋?……”轮到项橐,他的发问让孔子一时无言以对,连赞“后生可畏”,遂拜其为师。

  孔子一向以博学著称,被尊为圣人,可他不仅没有轻视项橐这个七岁小儿,反而虚心拜他为师。除此之外,按《论语》《史记》《左传》《礼记》等文献的记载,孔子明确拜学过的人还有郯子、苌弘、师襄、老子等,学习的内容涉及到官制、乐理、琴术、礼等各个领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孔子看来,应当对学习保有永无止境的追求、谦虚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人与人之间不能以年龄的大小来评判学识的高低,善学者学无常师然时处有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圣人无常师”体现了孔子的好学精神。他一生追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可若要诲人不倦,自当以博学多才为前提,而博学多才又当以好学善学为前提。强烈的求知求识、寻道寻理欲,支撑着孔子“君子忧道不忧贫”的一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孔子所推崇的做学问的正确态度。即使是学有所成的人,也要随时学习,能者为师,无分长幼,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一个真正把学习放在人生崇高位置的人,不会在乎自己学习的对象是谁,不会顾及他人的身份及学识的高低,而是虚心向学、以学为乐,为求真知、学无止境。

上一篇:【阅微】说“问”话“责”    下一篇:航天科工:编演原创反腐倡廉话剧 创新廉政
反腐动态
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李献林、叶金广等人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传承英雄血脉 捍卫公平正义
人民日报评论员:焕发风雨无阻、奋勇前行的精气神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十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纵深推进全国性协会商会全面从严治党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
镜头记录
中央依法治国办、教育部、司法部联合举办 “中国法治实务大讲堂”启动仪式暨首讲授课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廉政教育
安源山下清风起
紧盯权力寻租本质 从源头加强防范治理 揭开期权腐败“隐身衣”
成都:以戏传廉 厚植清廉蓉城建设的文化土壤
前沿访谈丨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
“第五届全国党史和文献论坛”顺利举办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建立健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
用心用情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推动黄河文化中的廉洁元素与治水实践深度融合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廉政法制
70余条真知灼见促司法审判工作发展
公安部部署开展“昆仑-2025”专项工作
我国部署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
张某细强制医疗案   ——对继续强制医疗决定申请复议的处理
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法治蓝皮书称2025年反腐败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研究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号中国方正出版社415室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403961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