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与“出新” |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9日08: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出新”,则是创新、变化。哲学家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吕氏春秋》中也说:“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有位著名企业家畅谈成功的秘诀也是一句话:“拥抱变化。”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守正不是守成,不是冥顽不化。古往今来,适者生存。在不断变革的社会背景下,必须审时度势,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抱残守缺,刻舟求剑,不思变化,只会越来越被动,越来越落后。 大道至简,大道相通。守正与出新是辩证的统一,也适用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发展。 “守正”是根基。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顺应时代变革,但前提是把握事物本质、遵循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就党和国家的发展,十分明晰地阐明了我们的坚守和根本。这就是“守正”。一些根本性的东西抛弃了,或变得似是而非,随之而来的往往不会是我们向往的自由和幸福,而是混乱和灾难。一些国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原因很多,但在守正与出新中迷茫,盲目求变而失去根基,是其重要原因。 “出新”是希望。当年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在经济发达的西方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才能取得胜利的“同时胜利论”,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一国胜利论”,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出新”。这样的“出新”带来了十月革命,也带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我们必须大步向前,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才能在变化的节律中不失方寸。 中华民族从文明古国一路发展,历经数千年而不坠,正是因为兼顾了守正与出新的哲学,两者相互搭配而持盈保泰。一味教条,陷于僵化,不懂得变革,就会被时代抛弃;一味求变,事事盲动,就会打破矛盾的统一,违背事物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背叛根本,不忘初心,当变则变,变则通矣。 |
上一篇:航天科工:编演原创反腐倡廉话剧 创新廉政 下一篇:成都武侯:依托三国历史资源弘扬传统文化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