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之声
诈骗艾滋病人,不只是伤天害理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18日14:32  来源:京华时报
  对于艾滋病感染者被诈骗的恶劣事件,政府部门要做的不仅是提醒、警示,还要严厉打击诈骗团伙,追查泄露源头,堵住安全漏洞。
      近日有网友爆料,全国各地有多名艾滋病感染者接到诈骗电话,诈骗人员自称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以发放补助为由盗取受害者银行卡内的资金。据艾滋病防治公益组织白桦林统计,截至7月17日,全国26省份的多位艾滋病感染者都接到了诈骗电话。

  不管什么原因被感染,艾滋病患者都是不幸的,他们是社会保障需要覆盖和关爱的群体。国家给艾滋病感染者的补助,既是“救命钱”,也是为保障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兜底钱”。专门针对艾滋病感染者的诈骗活动,挑战了人们的认知底线——连这些钱都要骗,不只是伤天害理,更是挑战法律和道德底线。

  从已掌握的情况看,诈骗人员目标非常明确,针对的就是在政府部门登记的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们发现,诈骗者事先已掌握他们详细的个人信息,包括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户籍信息、确诊时间、随访的医院或疾控机构等。因此,有理由怀疑,全国艾滋病感染者的个人信息,已被大面积泄露。

  那么,是谁泄露了艾滋病感染者的个人信息?顺藤摸瓜,其实并不难找。与人们经常要向一些机构或企业提供个人信息不同,艾滋病感染者一般都不愿公之于众,这也是受法律保护的个人隐私。能够掌握艾滋病患者详细信息的,只有社保、卫生、疾控部门,或者相关医疗机构。

  而这些极其私密的个人信息,其实并不安全。之前有报道称,社会保障系统已成为个人信息泄露隐患的“重灾区”。来自“补天”漏洞响应平台的数据显示,目前围绕社保系统、户籍查询系统、疾控中心、医院等领域,大量曝出高危漏洞的省份已经超过30个,涉及人员数千万。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电信诈骗活动屡禁不止,诈骗者为何能掌握如此详细的个人信息。

  与商业机构非法收集、获取个人信息相比,公共部门的信息泄露更令人担忧,因为这类信息不仅量大而且要素更全,但在安全意识和防范手段上,还存在很大漏洞。

  现实中,民众为了获得各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需要向有关部门提供身份证明,并让渡一定的个人隐私。但这都仅限于必要的范围内,获取个人信息的部门,也有义务保护这些信息的安全。

  目前,尚不知道艾滋病感染者信息的泄露,是有人利用技术漏洞非法侵入了政府信息系统,还是有内部人盗取贩卖个人信息。因此,对于艾滋病感染者被诈骗的恶劣事件,政府部门要做的不仅是提醒、警示,还要严厉打击诈骗团伙,追查泄露源头,堵住安全漏洞。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也是保护国家安全和政府公信力,这不仅是一个技术命题,也是一个制度命题。

 
上一篇:签约表演凸显政绩焦虑    下一篇:到底有没有学历歧视这回事儿
反腐动态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持续提升依规依纪依法办案质效
人民日报评论员:激发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
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人民日报评论员:继续用好历史经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人民日报社论:矢志不渝奋斗 推进复兴伟业
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国庆中秋期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纠治“四风”的通知》
镜头记录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安徽省公布3批药品不合格,协和成制药“上榜”
廉政教育
加强提示提醒、监督检查、通报曝光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强化作风教育 筑牢思想堤坝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压实责任破瓶颈
压实责任促进担当作为 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云南通报3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
以竹倡廉 清竹润检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制度根基
推动党的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廉政法制
最高法发布第九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河北公安交管部门推出十项措施服务旅游经济
基层巡查织密基层监督网,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征程
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直属单位纪委监督执纪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今年以来110万余人次青年志愿者参与基层普法
最高检、生态环境部、公安部联合举办2025年生态环境领域刑事案件办理培训班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00036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