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之声
走好网络群众路线需克服“谈网色变”心理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0日11:1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4月20日电 4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他在讲话中,指出“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网友们纷纷认为,党员干部就该树牢一种“民到哪,我到哪”的意识,7亿网民活跃在网络空间,领导干部就该主动走进网络里,听民声、汇民智、察民意,开展工作也要注重网上网下相结合,当个好网民,克服“谈网色变”的不适心理。

网友“王同”在贴文中写到,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这不仅是治理的方法,也是服务的态度、为民的作风,党员干部就该树牢一种“民到哪,我到哪”的意识,让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成为常态,成为习惯,这才是顺民心、解民忧的应有之义。网友“候鸟”则认为,7亿人民在“网上”,领导干部就该主动走进网络里。要学会在网上与民互动,关注民生、体察民意,真正把党的政策转化为“民生红包”,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网友“李志朋”认为,党员干部要学会“以民为伴”,从民声中汲取执政智慧,从民意中检验工作实效,从民情中感怀为官之道。

领导干部该如何上网?毛主席曾说过,“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得亲口尝一尝”。网友“王国能”认为,作为领导干部,想要了解真实的网络民意,就必须自己挤时间上网。对新近网络上出现的热点问题,一要看网友跟贴,二要读相关评论;而不能只看舆情通报,那毕竟是经过过滤的结果,未必能够反映真实民意。网友“西湖”则认为,领导干部要把懂网络、用网络作为一项基本功和“必修课”,常上网看看。要客观对待网民声音,及时回应网民关切。对网上负面信息,要做好疏、堵结合,切忌“一删了之”;要对负面信息及时“发声”,建立健全发现、研判、处置、回应机制。要注重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加强政策引导,将负面影响变成澄清事实、推动工作的正面力量。网友“WillShu”认为,网络是个大熔炉,也存在过分夸大和无中生有的现象,需要仔细甄别,才能准确获得民意。具体来说,一是不回避敏感问题。敏感问题往往直戳痛处,也往往直指要害。干部要认真查摆原因,争取从根上解决问题。二是不畏惧负面信息。干部要用正气树立标杆,用政策解释疑惑,用包容对待抱怨,用查改回应指责。让负面信息成为不断进取的动力。三是不放过恶意言论。恶意言论往往是针对一些问题偏激看法的放大,需要我们用实迹、用政策、用规章制度还原事实,还网络一片洁净的天地。

“当好网民是时代对领导干部的迫切要求”,网友“海上昆嵛”认为,新时期合格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克服“谈网色变”的恐惧症,走出自我封闭、掩耳盗铃的小圈子;应向习近平总书记那样以普通网民的身份与群众沟通交流,协调配合网上和网下的工作,既应听民意、察民情,更应该以实际解民忧;应主动接受网络监督,用好网络监督这面“活镜子”,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反思查摆纠正自身问题,不断提升自我,更好的服务群众,赢得群众支持。网友“Amily”认为,领导干部对困难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对怨气怨言要及时疏导化解,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纠正,让互联网真正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

上一篇:尽快唤醒“沉睡”的政府办公大楼    下一篇:习总书记“莫用三爷”说与谁听
反腐动态
人民日报评论员:激发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
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人民日报评论员:继续用好历史经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人民日报社论:矢志不渝奋斗 推进复兴伟业
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国庆中秋期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纠治“四风”的通知》
强化政治监督,推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答卷
镜头记录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安徽省公布3批药品不合格,协和成制药“上榜”
廉政教育
加强提示提醒、监督检查、通报曝光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强化作风教育 筑牢思想堤坝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压实责任破瓶颈
压实责任促进担当作为 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云南通报3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
以竹倡廉 清竹润检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制度根基
推动党的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廉政法制
最高法发布第九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河北公安交管部门推出十项措施服务旅游经济
基层巡查织密基层监督网,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征程
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直属单位纪委监督执纪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今年以来110万余人次青年志愿者参与基层普法
最高检、生态环境部、公安部联合举办2025年生态环境领域刑事案件办理培训班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00036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