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的推荐书目板块,出现了《从党章发展看中国共产党成功之道》一书的名字。自5月下旬开始,从书中摘编的“党章故事”陆续被推送到网站首页及中央纪委APP客户端。其中,“一大纲领是十四条还是十五条”、“六大党章主要是谁起草的”、“十二大党章做了哪些具有根本意义的修改”等诸多疑问一一得到对应答案。
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对话《从党章发展看中国共产党成功之道》作者之一、北京市委党校原校委委员、党建部主任姚桓,还原发掘党章故事背后的细节。
对话
回顾党章发展是实现“过去和现在的对话”
北青报:在什么样的契机之下,你决定撰写一本回顾党章发展历程的书?
姚桓:十八大以后,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中国共产党党章教程》,比较系统地把中国共产党党章从一大到十八大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那本书出版之后,中国方正出版社觉得(关于党章的)问题非常有研究价值,他们提出用一个比较通俗的形式,通过党章发展中的一些故事、一些历史细节展现党章发展史。
我觉得这事很有意义,比如,通过党章发展史也可以让读者深刻地领会咱们现行党章的科学性。因为现行的十八大党章是从历史的党章演变过来的,它的很多提法和过去有一个来龙去脉的联系。什么叫历史呢?历史是过去和现在的对话。王岐山书记也多次提出要唤醒党章意识,更加坚决、坚定地执行党章,大约2013年的5月,我开始着手编写这本书。
北青报:你在书中呈现并还原了一些历史上的“争议”,这些资料的获取过程是怎样的?又怎样甄别这些资料的可靠性?
姚桓:党章研究涉及到一些困难,一个就是资料非常多,而且有些资料来源于个人的回忆,由于说法上的差异会影响内容的准确性;再一个就是年代相隔久远,有些材料也找不到了。在保证材料可靠性的问题上,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下笨功夫、坐冷板凳,尽量收集更多的材料。我们查阅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盛岳《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中国革命》、《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27-1931)》、张国焘《我的回忆》、陈公博《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李维汉《回忆与研究》、包惠僧《包惠僧回忆录》等大批文献材料。
发扬党内民主党章修改小组反复征集意见
北青报:在中国共产党90余年的历史当中产生过十八部党章,制定和修改党章是每次开党代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我们如何理解历次党章的修改?
姚桓: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修改党章都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党章是党安身立命的根本,它的基本原则是不变的,比如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组织原则不变,但是具体的内容,对党的建设的一些具体要求,要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咱们每次党代会都从实际出发修改党章,集中解决党的迫切问题、突出的问题。
比如,十二大之后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此后,每次党章的修改都是“几上几下”,中央有关部门组成了党章修改小组,他们收集全党的意见,形成草案之后又反复地在一定的范围内征求意见,最后由中央委员会确定以后提交大会,整个过程就使得咱们的党章成为充分发扬民主的一种产物。
党组制度新规未来有可能写入党章
北青报:针对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在历次党章的规定当中都加以反对。如何贯彻落实这些方针以保证党章的权威?
姚桓:因为咱们的历届党章都是坚决地反腐败,因为腐败损害咱们党的性质、宗旨,对党群关系危害极大,如果不反对腐败,咱们党就会走向自我毁灭,所以历届党章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反腐败,怎么贯彻这个方针呢?我觉得有这么三条:
一是强化党章意识。首先进行教育,全党都要有自觉遵守党章的意识,要懂得党章的规定是高压线,这是任何人都不能违背的;二是从严治党。党章明确规定,党员不能谋求私利、特权。规定必须严格地执行才能够产生实际效果,否则党章就停留在纸上了;三要坚持“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你的职务、级别如何,你都是党员,你都要执行党章规定的纪律,履行党的义务。如果领导干部违纪不受追究,对普通党员也会失去约束力,所以我说在党纪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原则特别重要,坚持这个原则才能维护党章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