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观察
15中国学生涉嫌在美作弊被诉 将面临几十年监禁

 

 
发表时间:2015-5-31  来源:新华社

   美国检方28日对15名中国学生提起诉讼,指控他们在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等考试中采用欺诈手段。15名中国学生中,10人居住在美国,其中一人已经被逮捕。

  多名考生雇“枪手”替考

  美国一联邦大陪审团在起诉书中说,作弊者花钱雇佣替考者,涉及的考试类别包括SAT、GRE和托福,涉案地点集中在宾夕法尼亚州。

  总计15人在匹兹堡被起诉,包括作弊考生和替考者。起诉书公开了其中7男5女共12人的身份信息,年龄在19岁至26岁间。

  15名被告中,有10人居住在美国,分处波士顿、匹兹堡、加利福尼亚、威斯康星、俄勒冈、宾夕法尼亚、弗吉尼亚和马萨诸塞。截至28日,只有位于马萨诸塞州的一名被告被逮捕。

  宾夕法尼亚州律师戴维·希克顿说,已经向其他9名在美国的被告和2名身处中国的被告发出逮捕传唤。

  在华办假护照寄至美国

  依照美国司法部公开的文件,这些学生花费高至6000美元的佣金雇佣枪手,代替他们进入考场。作弊考生事先购买到伪造的中国护照,骗过考场管理人员,使考试机构错误认为替考者就是考生。

  文件说,这些作弊考生通过聊天软件传递用于伪造护照的个人信息、枪手照片等,伪造护照者而后通过邮寄或快递方式把假护照从中国寄到美国的作弊考生手中。

  文件说,欺诈主要发生于2011年至2015年,更多调查仍在继续。

  最高或被判35年监禁

  15名被告被控罪名包括合谋、伪造外国护照、邮寄和通信欺诈。

  欺诈罪在美国可判高至20年监禁和25万美元罚金,伪造外国护照罪最高可判10年监禁和25万美元罚金,合谋罪最高可判5年监禁加25万美元。

  检察机关没有公开这些学生通过欺诈方式就读的大学列表。检察机关认为,在这起案件中,大学属于受害者类别。

  >>调查

  沙特阿拉伯留学生也曾作弊

  “我怀疑有更多类似案件,”律师希克顿说,“我怀疑不仅涉及中国学生。几年前我们已经注意到有沙特阿拉伯学生这么干。”

  美国国家公平和公开测试中心公共教育主任罗伯特·舍费尔认为,这一案件只是考试作弊情况的冰山一角,不仅有外国学生欺诈,也有美国学生靠欺诈等方式进入大学。

  舍费尔说:“(学生的)压力大,特别是在亚洲。为了得到一个能进入美国大学的好分数,一些学生和家长想到了作弊。”

  另有相关部门官员说,一些外国留学生不仅在入学考试中作弊,而且还围绕移民要求、签证要求等采取多样的欺诈手段。

  目前,中国是美国最大的留学生源国。依照美国方面公开的数字,2013年至2014年,入学美国高校的中国学生总计27.44万人,占同年入学外国学生的31%。印度和韩国紧随其后,占比分别达到11.6%和7.7%。

  85%美国学生至少作弊一次

  在美国,学生作弊情况同样严重。

  美国纽约检方2011年对20名学生提起诉讼,指控他们2008年至2011年间参加SAT考试时雇人替考或充当“枪手”。20名学生中,15人雇人替考,出价500美元至3600美元不等;5人充当“枪手”,伪造身份证件骗过考官。

  美国哈佛大学2012年5月也曝出建校以来最大作弊丑闻,120多名学生涉嫌在期末考试中舞弊。1个月后,全美公立中学排名极高的斯泰弗森特中学也发现学生“组团”作弊。

  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埃里克·安德曼研究学生舞弊行为多年。他说,85%美国学生承认在上大学前至少有过一次作弊行为,其中男生比例高于女生。安德曼认为,考试作弊问题突出是因为如今的学生们生活在“易诱发作弊行为”的环境氛围中,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便是过分强调考试和分数。这样的教育氛围促使一些孩子为追求漂亮的分数“铤而走险”。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研究发现,过分看重分数的人会倾向于把学校视为用分数展示智力的地方,而不是成长和学习的地方。而有这种想法的学生通常难以抵挡作弊的诱惑。

上一篇:一个医疗设备经销商如何“撂倒”八名院长?    下一篇:花20万读4年大学竟无学籍 “惊天骗局”
反腐动态
人民日报评论员:激发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
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人民日报评论员:继续用好历史经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人民日报社论:矢志不渝奋斗 推进复兴伟业
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国庆中秋期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纠治“四风”的通知》
强化政治监督,推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答卷
镜头记录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安徽省公布3批药品不合格,协和成制药“上榜”
廉政教育
加强提示提醒、监督检查、通报曝光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强化作风教育 筑牢思想堤坝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压实责任破瓶颈
压实责任促进担当作为 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云南通报3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
以竹倡廉 清竹润检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制度根基
推动党的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廉政法制
最高法发布第九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河北公安交管部门推出十项措施服务旅游经济
基层巡查织密基层监督网,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征程
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直属单位纪委监督执纪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今年以来110万余人次青年志愿者参与基层普法
最高检、生态环境部、公安部联合举办2025年生态环境领域刑事案件办理培训班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00036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