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法制
重建官商交往之道

 
发布时间:2015-05-08 15:01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人何为人?人是一个生命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政治人物的官员,无疑要与社会各界人士打交道,并与他们产生相应的关系。腐败行为并非个体的独立行为,是各种人际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大量案例来看,官员的腐败大都通过各种关系而发生,其中官商之间、官员之间连锁腐败的频率最高,可以说不正当的官商关系是导致腐败的重要渠道。因此,构筑官商关系新生态是重构政治生态应有之义,毕竟良好的政治生态有利于促进官商关系正常化,不良的官商关系必然会侵蚀或破坏政治生态,两者交叉互补,相辅相成。
  勾肩搭背 隐含不可告人的交易
  官商关系介于政治生态与社会生态之间,由于两种生态系统不太健康,致使当下的官商关系颇为微妙,彼此之间皆有“勾肩搭背”的偏好。勾肩搭背一词,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3月在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到的: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围绕权力的陷阱太多。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公务人员和领导干部,要守住底线。
  勾肩搭背,是一种表示亲昵的肢体语言,用来描述不正常的官商关系极为生动形象。如果官员与商人勾肩搭背,则表明两者关系非常亲密,甚至暧昧。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官商之间过度亲密,其中必定有猫腻。简而言之,就是涉及权钱交易。每曝光一件腐败案例,总会看到“拔出萝卜带出泥”。
  据媒体披露,官商成为勾肩搭背的朋友有五种类型。一为长期合作型,一些手握实权的高级官员,他们不会随便吸纳商人进入朋友圈,只有少数知根知底、交往与合作长久的商人,才能有资格与他们勾肩搭背。二为家属中介型,很多腐败案例中可见家属的身影,有些“谨慎”的官员并不直接参与权钱交易,而是由家人私下活动,或为官员与商人牵线搭桥,或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牟利。三为结干亲型,一些商人为了攀附权贵,倚靠大树好乘凉,削尖脑袋与官员结为“亲戚”,以便双方亲近到勾肩搭背地步。四为同乡会型,“亲不亲故乡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基于“乡党”情结,身为同乡的官员与商人组成帮会,相互帮衬,共同谋利。五为私人定制型,主要是商人揣摩官员喜好,以便投其所好,彼此形成默契;官员如若喜好书画古玩,商人则想方设法猎取书画古玩满足其雅趣。
  上述五种类型官商朋友,无论哪一种,都具有功利色彩,其目的无不指向利益。商人之所以热衷于与官员结为朋友,无非是看中官员拥有掌控资源的权力,借权力出手相助,可以获得巨大利益;官员之所以乐意与商人牵手,也不外乎为了权力寻租,将商人变为自己的提款机,让权力变换出真金白银。正是基于共同目的(利益),使官商之间容易一拍即合,进而勾肩搭背,直至狼狈为奸。所以,在矿产资源、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政府采购、企业改制等诸多领域,时常会出现官商勾结的身影。
  毫无疑问,以权钱交易结成的朋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别看那些官商平时勾肩搭背,看上去关系很铁,其实经不起考验。如果那些官员失势或犯事了,那些商人朋友就会对他敬而远之,甚至检举揭发他,让他备感世态炎凉。如果商人犯事了,为了使自己将功赎罪,也会供出那些官员朋友。面对商人朋友落网,官员通常会刻意疏远避嫌,虽然有时会出手相救,但未必是为对方着想,更多的是自我保护,怕对方把自己抖搂出来。不过,非为道义结成的朋友,终究是靠不住的。
  义利之别 准确把握官商之定位
  官商勾肩搭背从事权钱交易,既有体制机制问题,也有伦理道德问题。构筑官商关系新生态,非常有必要厘清官商角色之定位,依此完善制度设计,从而使二者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各得其所,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
  官员是治理国家的公职人员,主要从事政务活动,为社会公众服务。从政治伦理上讲,官员的职业操守、行为准则与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公正方面。孔子云:“政者,正也。”唐太宗说过:“为政莫若至公。”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正原则是政治学的最高原则,政治就是追求人的最大的和最高的善,“政治上的善即是公正(正义)”,公正则体现为维护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所以,官员的角色意义就在于维护公平正义;离开了公平正义,官员就不成其为官员。
  商人或企业家是经营企业的管理人员,主要从事经济活动。亚当·斯密认为,实现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他把从利己出发从事经济活动的人称为“经济人”。在《国富论》中他提出了经济学中最有名的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从而产生合意的市场结果。所以,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好方式。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谈到了人的自爱与自私。在自私的动机下,可能出现不择手段攫取钱财的丑恶现象。为了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避免公民之间相互伤害(这种伤害包括对人身、财产和自由的伤害),就需要正义的力量来进行调节。
  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就必须界定官员该做什么不可做什么,商人该做什么不可做什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认为,“政商关系就是类似于裁判和球员的关系,双方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不能混为一体,应该有底线、有距离。”官员犹如足球场上的裁判,商人或企业家犹如球员,两者皆有明确的分工。球员必须按游戏规则踢球,凭技术战术赢得比赛;裁判不参与踢球,只需秉公执法,如有球员犯规,根据其情节严重,出示黄牌或红牌,以维护公平竞赛。裁判如果接受某一方贿赂,不依规则判决,随意吹黑哨,会使比赛失去公平,也会引起观众的鄙视与唾骂。
  现实生活中,不少官员竟然淡忘自身角色定位,与商人结为勾肩搭背的朋友,直接干预或参与经济活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不讲规矩不守法纪,利用裁判权吹黑哨,让商人廉价利用国有或集体资源牟取暴利,自己也获得丰厚回报;有时甚至合伙做局,空手套白狼,攫取不义之财。比如某商人通过某官员廉价获得城郊土地搞房地产开发,虽然两人都发了大财,但绝对是不义之财,因为它来路不正,没有经过公开公平的交易而廉价获得土地,必然侵害城郊居民的利益,同时商人的行贿费用也会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是购买住房的消费者埋单。
  现代政治学认为,官员的权力为人民所赋予,理应为社会公众服务,故可谓“公仆”。如果官员热衷于与某些商人牵手,合伙谋取私利,那么他将由“公仆”异化为某些商人的“私仆”;从侵害公共利益角度看,他已然异化为“公贼”。官商进行权钱交易,不仅仅是侵害公共利益,而且严重侵蚀公平正义,毒化社会风气,败坏政治生态与社会生态,贬损执政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
  君子之交 重塑官商关系新生态
  商人(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官员则是社会发展的管理者与引领者,官商之间建立良好的生态关系,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重塑官商关系新生态,其目的意义就是要达到习总书记所要求的,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交往有道,相敬如宾。
  所谓君子,就是古代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的化身,具有正直、坚毅、自强自尊、重义轻利等美德。人性毕竟是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的官员未必都是君子,尤其是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他们很可能见利忘义,陷入权钱交易难以自拔。所以,有必要对官员加强思想教育与廉政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与道德操守,使之成为君子,或接近君子。然而,思想教育只是软约束,更为管用的还是制度建设。从依法治国与从严治党上讲,哪怕官员或商人并非君子,也要像君子那样交往,相敬如宾,清淡如水,不得搞幕后交易。
  要使官商之间能保持君子之交,关键在于如何配置与约束官员的权力。权力的配置首先是确定权力的界限,该管的要管好,不该管的绝不能大包大揽。为防止权力行使者滥用权力干预微观经济,除发挥市场体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外,还需要通过立法来规范权力的职能、范围、责任、运行流程,任何人不得越权。权力的约束,主要是公开权力运行程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方位进行监督。要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体系,切实推行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要加强对官员经常性的管理监督,确保权力始终健康有序运行,让官员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做到有权不任性、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
  通过完善权力配置及其运行机制与监督机制,修复操作系统的漏洞,从而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在清明的政治生态中,官员当好裁判员角色,恪尽职守,正确行使权力,就不想、也不能与商人勾肩搭背。实际上,包括商人在内的社会公众都需要良好的政治生态。商人并非天生喜好仰人鼻息,看官员脸色行事;只是因为政治生态不好,可以浑水摸鱼,他们才热衷于与官员套近乎。
  当然,即便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也难免出现官商勾结。为了防止个别官员、商人的行为变异,确保官商生态持续健康良好,必须时刻启用防火墙,及时进行杀毒。对于任何人来说,法纪都是带电的高压线,谁触犯了,谁就要受到惩罚。官员违法乱纪搞权钱交易,不管是“老虎”还是“苍蝇”,都必须严肃查处;商人贿赂官员,以不正当手段谋利,同样要依法惩办,绝不姑息养奸。唯有如此,才能树立法纪的权威,使官员与商人敬畏法纪遵守规矩,自觉维持良好的官商生态关系。
  习总书记指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一旦达到山清水秀了,官商关系生态也会山清水秀。官员与商人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官员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商人就不必挖空心思向官员“公关”,而把心思用于打理企业,通过加强管理与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凭实力参与公平竞争而获取利润。两者之间没有利益瓜葛,自然能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相敬如宾。(陈良)

上一篇:心中有民 好民所好    下一篇:门如市 心如水
反腐动态
人民日报评论员:激发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
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人民日报评论员:继续用好历史经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人民日报社论:矢志不渝奋斗 推进复兴伟业
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国庆中秋期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纠治“四风”的通知》
强化政治监督,推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答卷
镜头记录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安徽省公布3批药品不合格,协和成制药“上榜”
廉政教育
加强提示提醒、监督检查、通报曝光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强化作风教育 筑牢思想堤坝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压实责任破瓶颈
压实责任促进担当作为 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云南通报3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
以竹倡廉 清竹润检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制度根基
推动党的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廉政法制
最高法发布第九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河北公安交管部门推出十项措施服务旅游经济
基层巡查织密基层监督网,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征程
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直属单位纪委监督执纪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今年以来110万余人次青年志愿者参与基层普法
最高检、生态环境部、公安部联合举办2025年生态环境领域刑事案件办理培训班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00036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