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之声
“ 一案不落、一人不少” 西藏检察机关推动司法救助工作实现“三个转变”

司法救助是指国家向遭受犯罪侵害或者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且生活面临急迫困难的当事人及时支付救助金的救济措施。它是“一头牵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党和政府关爱”的民心工程。如何才能精准高效救助涉案困难群众?

“两年来,救助件数、人数和发放救助金额同比增长96.9%、77.3%和104%。西藏全区检察机关司法救助的整体规模,从2022年的131件168人319.9万元,上升到2023年的258件298人653.2万元,案均救助2.5万元。”近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第十检察部主任达娃吨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近年来,全区检察机关聚焦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高度重视司法救助工作,坚持“应救尽救”原则,构建“主动履职、依法救助、上下联动、多元帮扶”机制,主动深挖司法救助线索,及时向因案返贫致贫、因案致困当事人进行司法救助,充分发挥了司法救助“救急解困”的民生保障作用,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从“各自为阵”向“协同发力”转变

“这笔钱对我们来说真的是雪中送炭!”日前,在拉萨市尼木县检察院和日喀则市南木林县检察院联合举行的司法救助金发放仪式现场,格某在拿到救助金的一刻激动地说。

2023年12月,格某的父亲在拉萨市当雄县返回日喀则市南木林途中,因交通事故经抢救无效死亡。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被害人是家中最主要的劳动力,家中还有需要照顾的残疾老人和三个孩子,目前已无任何经济来源,生活十分拮据。另一方面,车辆驾驶员普某的家庭经济条件也不好,在此事故中造成身体损伤,目前卧病在床,无力赔偿相关损失。

“积极发挥一体化制度优势,更快更好地让因案致困人员及时得到救助帮扶。”发现上述线索后,拉萨市尼木县检察院联合日喀则市南木林县检察院立即开展相关调查,并采取“上门听证+云听证”的新模式,邀请尼木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听证员和南木林县甲措乡人民政府、甲措雪村村委会代表对此案召开听证会,认为申请人格某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于是主动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协助其申请到了7万元的司法救助金,解决了燃眉之急。

“着力优化办案模式,拓展救助源头线索。”达娃吨珠告诉记者,近年来,全区各级检察院积极构建司法救助“一盘棋”工作格局,努力破解地域和部门信息壁垒,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刑检+控申”的工作机制,使司法救助贯穿检察办案全过程、各环节。去年以来,全区各级检察院互相协作,共办理跨区域司法救助案件76件85人,发放救助金208.9万元。同时,积极主动对接其他省市检察机关,开展跨省联合救助12件12人,发放救助金49.91万元。

从“因访救助”向“因案救助”转变

“做到一案不落、一人不少。”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昌都市江达县检察院为深挖司法救助案件线索,日前通过案件管理系统对近年来办理的刑事案件中符合国家司法救助的线索进行了全面筛查。

“被害人多某因一起故意伤害案导致右眼视力下降,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让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的是,多某一直未得到任何赔偿,其妻子也因生活困难离家出走,家中的两个女儿目前只能交由亲友兼顾照料……”“穷某的丈夫布某在一起故意伤害案中遇害,整个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同时,布某在抢救期间又欠下了巨额的医疗费,致使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困苦,成为‘因案致贫’家庭……”江达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经筛查,我们通过调阅案件卷宗、实地调查走访,对发生在2021年8月和2023年5月期间的两起刑事案件被害人家庭收入、住房、人口、身体状况以及是否获得赔偿等进行了详细了解,认为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遂启动国家司法救助程序,并及时向上级检察院报告,争取更大救助力度。

“努力把检察服务做实做优,让群众少跑腿,把司法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据了解,鉴于两名申请人居住地偏远且有病在身,行动不便,昌都市检察院、江达县检察院采取“上门听证”的形式,把听证会会场设在了申请人“家门口”,并现场分别向多某、穷某发放了3万元和8万元的国家司法救助金。听证会上,各位听证员对检察机关主动开展“上门听证”的做法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从“单一救助”向“多元救助”转变

“母亲被害,父亲为限制减刑服刑人员,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小米(化名)、小杰(化名)面临着生活、教育、医疗保障等多方面的困境。”记者从日喀则市检察院了解到,2023年底,该院在办案时发现两名未成年人急需救助帮扶,立即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向小米、小杰发放了国家司法救助金13.86万元,暂时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

“司法救助工作不是‘一救了之’,还要深入了解被救助人的生活情况,并通过能动履职,协调督促相关部门持续开展救助工作,帮助其渡过难关。”承办该案的检察官说。

“他们属于监护缺失,后续的生活还需要有人照料。”同时,日喀则市检察院通过内部线索转接、内外联动机制,把小米、小杰安置在福利院,并就申请支持起诉撤销监护权召开不公开听证会,对两名监护缺失未成年人依法支持起诉,最终法院依法撤销其父亲监护权,指定民政部门从“临时”监护变为“长期”监护,让事实孤儿有了新家,生活有了长远保障。

“小米、小杰的成绩怎么样?有啥需要帮助的就和我们说……”检察官对小米、小杰的关怀从未间断,仍不时与民政部门沟通联系,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共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着力整合救助资源,拓宽救助范围渠道。”达娃吨珠介绍,在办理司法救助案件过程中,我们还坚持“一次救助,长期关怀”的救助理念,持续加强与民政、妇联、教育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推动“司法救助+社会救助”有效衔接,形成了多元化综合帮扶模式,为“因案致贫”“因案致困”的当事人提供“托底”保障,努力实现救助效果最大化。

“即便一些案件不符合司法救助条件,若真正有困难,检察机关也会及时将线索推送至相关职能部门,引导开展社会救助和帮扶。”达娃吨珠补充说。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司法为民是检察机关的神圣使命和不变初心。”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李高生表示,下一步,全区检察机关将围绕正在开展的“检护民生”专项行动,继续主动作为,推动落实司法救助各项工作措施,以救急救困、矛盾化解、促进和谐为目标,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确保困难群众不因案致贫、不因案返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上一篇:“刘法官,感谢您一直以来给我的帮助,让我    下一篇:“小案不小办、件件连民心”,他们用点点滴
反腐动态
人民日报评论员:激发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
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人民日报评论员:继续用好历史经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人民日报社论:矢志不渝奋斗 推进复兴伟业
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国庆中秋期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纠治“四风”的通知》
强化政治监督,推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答卷
镜头记录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安徽省公布3批药品不合格,协和成制药“上榜”
廉政教育
加强提示提醒、监督检查、通报曝光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强化作风教育 筑牢思想堤坝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压实责任破瓶颈
压实责任促进担当作为 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云南通报3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
以竹倡廉 清竹润检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制度根基
推动党的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廉政法制
最高法发布第九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河北公安交管部门推出十项措施服务旅游经济
基层巡查织密基层监督网,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征程
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直属单位纪委监督执纪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今年以来110万余人次青年志愿者参与基层普法
最高检、生态环境部、公安部联合举办2025年生态环境领域刑事案件办理培训班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00036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