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动态
多地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廉洁高效为民生

  国内多个城市宣布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落地,广州发布全国首个城中村改造条例……今年以来,多地城中村改造项目积极稳步推进。

  在超大特大城市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何聚焦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面临哪些重点难点,如何保障改造过程廉洁高效?

  城中村人居环境、社会状态和空间格局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共同富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

  近期,北京市海淀区东升镇北部片区朱房二期城中村改造项目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市分行首批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授信55.5亿元,首笔发放10亿元,实现全国首批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在北京成功落地。据了解,专项借款资金主要用于城中村改造的项目前期工作、征收补偿安置、安置住房建设,以及安置住房小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

  城中村,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历史产物。一方面,城中村是许多超大特大城市新市民的第一个落脚点,富有独特的烟火气;另一方面,建筑设施老旧、公共配套设施欠缺等问题,也困扰着城中村的居民。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叶裕民告诉记者,总体来看,城中村土地利用效率和产业技术水平较低,无证建设比例较高。从微观来看,城中村呈现出公共卫生安全隐患大,房屋安全、消防安全隐患多,配套设施比较落后,人居环境比较差,“住房贫困”比例比较高,社会治理比较难等一系列问题,亟待改造。

  202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按照划分,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如青岛、合肥、长沙等。《意见》同时提到,“具备条件的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可参照本意见执行。”

  当前,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在各大城市加速落地。2023年至2025年,上海计划安排新启动3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每年新启动10个改造项目;成都第一批6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获得国家专项借款支持,总资金规模逾1200亿元;至2035年,广州拟推进272个城中村(行政村)改造,涉及289个项目,涉及改造范围共计约15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118万,常住人口约515万,占广州全市常住人口约28%。

  3月29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批准,成为全国首个专门针对城中村改造的地方性法规条例。《条例》对城中村改造目标、改造方式、补偿安置方案、土地征收、纠纷解决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以《条例》出台为标志,广州等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的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个根本性的变化就是,在城中村改造中,越来越鲜明的区域性、长期性、综合性的公益性追求,将取代渐行渐远的项目化、短期化、房地产化的投资开发模式。”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研究员冯奎说。

  城中村改造不仅是利民之举,也是发展之计、转型之策

  多名专家表示,城中村改造不仅是利民之举,也是发展之计、转型之策。

  “民生短板与治理风险是城中村改造的直接原因,实现住有宜居,积累人力资本,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新动能是改造的底层逻辑。”叶裕民说,通过城中村改造,实现居民住有宜居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安居而后乐业。

  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城中村改造对于促进投资、扩大内需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城中村改造,是修复内需和消费潜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引导和释放内需的必然选择。”在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看来,城中村是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最薄弱、短板弱项最突出的区域。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不仅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能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内需。

  从客观实际看,推进城中村改造存在困难大、矛盾多、情况复杂的难点。由于各地城中村人口密度、产业情况等都有区别,必须综合资金、土地条件等具体情况科学研判,因地制宜推进。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城中村改造分三类推进实施。一类是符合条件的实施拆除新建,另一类是开展经常性整治提升,还有一类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实施拆整结合。

  在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付来看来,新时期城中村高质量更新改造,必须积极稳步推动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同步发展,增加区位合适、职住平衡的高品质有效住房供应,联动促进城中村区域空间品质提升、新市民住有所居,产业结构升级等多领域系统优化。

  同时,城中村改造必须经历的长周期,也将带来一定挑战。据统计,城中村改造如果采取拆除新建模式,平均会经历10年左右的时间甚至更长。“这首先要求我们有定力,久久为功;其次,改造过程中需要对村民补偿住房和公共服务先行建设,这大概需要4年至6年时间,如果顺利的话,从第5年开始,村民租赁住房就可以大规模持续提供,一旦城市的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形成良性循环,将极大缓解我国超大特大城市住房难题。”叶裕民说。

  强化全过程监督,推动主责部门因地制宜落细落实部署

  城中村改造是关系到群众居住环境改善和切身利益的大事。由于流程复杂、改造体量大、资金投入多,这一领域廉洁风险较高,必须加以重视。

  “从房屋征迁过程中的征迁资格审核、面积丈量评估、补偿方案核定,安置房屋建设过程中的招投标管理、施工质量监管、房屋安全验收、项目资金拨付,到回迁安置阶段的房屋后续质保、基础设施配套,每个环节都涉及大量资金使用和行权用权节点。”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纪委监委派驻第五纪检监察组组长周红告诉记者,以评估补偿工作为例,少数党员干部受利益驱动和人情干扰,或违规认定房屋面积,增加补偿金额,或伪造证明证据材料,将违规建筑合法化。

  “如果监管不到位,还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安全事故、工期延误等问题,甚至出现党员干部与承包商勾结的腐败行为。”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在杭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看来,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需要把握几个监督重点。“要加强对镇(街)、村(社)党组织及一把手、建设单位和第三方机构工作人员的监督;强化对征迁评估、项目建设、回迁安置等关键环节的监督。在城中村改造前期,重点督查相关建设主体、责任单位、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作风效能,以及执行招投标、政府采购、资金使用等规定的情况;在中期,重点围绕前期督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部署开展集中督查行动;在后期,重点督查长效管理落实情况、群众信访情况等。”

  为确保城中村改造工作环境清正,多地纪检监察机关强化全过程监督,推动主责部门因地制宜落细落实部署。

  当前,杭州市已确定19个项目符合专项借款申报条件。为确保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在阳光下运行,杭州市纪委监委派驻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纪检监察组推动该市建委制定《杭州市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资金管理办法》,明晰各部门职责分工,规范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规范使用、封闭运行。

  今年初,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湖里社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授信,随着20.8亿借款合同签订、首笔贷款投放落地,湖里社片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改造工作启动前,湖里区纪委监委通过走访街道、职能部门,了解城中村改造相关政策落实、项目进展情况,找准监督切入点,研究制定监督工作清单。项目启动后,聚焦项目立项、招投标、资金拨付等五大监督重点,联动财政、审计、建设等职能部门干部,紧盯项目推进过程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护航城中村改造项目高效廉洁推进。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南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位于九龙新商圈核心位置,2021年10月,九龙坡区组建九龙城市更新公司,11月正式启动该片区城市更新项目。

  在九龙城市更新公司成立之初,九龙坡区纪委监委就指导成立公司纪委,充分发挥一线“探头”“前哨”作用,保障城中村改造全流程监督贯通,同时督促九龙城市更新公司党委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进“清廉国企”建设,对领导班子常态化开展廉政谈话,组织开展“以案四说”,建立完善《“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实施细则》《财务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办法》等35项规章制度,切实扎紧制度笼子。

  “我们利用全区‘室组地’片区协作机制,区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驻区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和九龙城市更新公司纪委三方联动,对招投标环节开展全过程监督,就重点城市更新项目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建立《城市更新项目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合同管理等领域发现问题65个,均已全部完成整改。”九龙坡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上一篇: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责靠前监督 推动兜牢食    下一篇:习近平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反腐动态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持续提升依规依纪依法办案质效
人民日报评论员:激发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
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人民日报评论员:继续用好历史经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人民日报社论:矢志不渝奋斗 推进复兴伟业
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国庆中秋期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纠治“四风”的通知》
镜头记录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安徽省公布3批药品不合格,协和成制药“上榜”
廉政教育
加强提示提醒、监督检查、通报曝光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强化作风教育 筑牢思想堤坝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压实责任破瓶颈
压实责任促进担当作为 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云南通报3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
以竹倡廉 清竹润检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制度根基
推动党的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廉政法制
最高法发布第九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河北公安交管部门推出十项措施服务旅游经济
基层巡查织密基层监督网,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征程
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直属单位纪委监督执纪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今年以来110万余人次青年志愿者参与基层普法
最高检、生态环境部、公安部联合举办2025年生态环境领域刑事案件办理培训班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00036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