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之声
践行司法为民 狠抓司法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对人民法院而言,司法作风是党的作风在司法领域的具体体现,事关法院形象和司法公信力,事关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大局,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意义深远而重大。我们认为,在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中,在人民法院新的赶考之路上,抓实新时代司法作风建设,务必做好“七个赶考”。

  务必坚持党的领导,跟紧作风建设的“赶考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根本特征和政治优势。我们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作为加强新时代司法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求。在新时代司法作风建设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必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根本要求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用政治眼光、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办理好司法领域案事件。

  务必坚定理想信念,校准作风建设的“赶考航向”。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理想信念一旦缺失,作风建设便会迷失方向,我们的干警就会得“软骨病”,我们的政治生态更会弊病丛生。思想的田野,真理不去占领,就会杂草丛生。可以说,本领不过硬,一打就败;思想受侵蚀,不打自败。在新时代加强司法作风建设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大力开展思想作风和学风建设,多吸“理论之氧”、常补“精神之钙”,切实增强人民法官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免疫力。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自觉抵制西方错误思潮的渗透影响,站稳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

  务必践行为民宗旨,站稳作风建设的“赶考立场”。作风建设重在为民,这是一个重大立场问题。我们要始终牢记加强新时代司法作风建设的三个重大关切,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为了谁”,就是要始终坚持司法为民的主题。司法作风的好坏、优劣,要由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来评判。作为一名法官干警,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追求,要时刻追问警醒自己“为何办案、为谁办案”。“依靠谁”,就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改进作风、推动工作的动力源泉,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切实把“脚不离地、根不离土”“依靠人民”写进判决里,落实在行动上。“我是谁”,就是要牢记党员身份、法官职责,“把屁股端端正正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切实把办案过程作为解开案件法结、化解群众心结、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生动司法实践课。

  务必能动服务发展,勇挑作风建设的“赶考重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矛盾更加多元,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日益增长。人民法院是政治性极强的业务机关,也是业务性极强的政治机关,必须讲政治、顾大局。如何把政治、业务和作风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在服务大局中有所作为,在服务人民群众中突出实效?根本在于干警转变司法理念、强化司法作风,树立和坚持符合审判执行工作规律的能动司法意识,主动顺势而为,有所作为,自觉承担政治使命、服务国家建设,避免消极审判、机械司法、就案办案等问题,切实扛起人民法院的时代重任。

  务必公正高效办案,夯实作风建设的“赶考价值”。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人民法院来说,公正高效办案既是本分,也是价值追求。毋庸置疑,我们改进、加强司法作风建设的点滴举动与成果最终都要体现在公正高效办案上。在加强新时代司法作风建设中,要准确认识和把握“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其中,公正是开展司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公正,效率也就无从谈起,这是衡量司法工作“好”的一面;效率是开展司法工作的保障和指标,没有效率,公正也就大打折扣,这是衡量司法工作“快”的一面。我们加强司法作风建设,就是为了又好又快实现诉讼价值,积极以公正与效率的统一回应时代之变、人民之盼。

  务必强化责任担当,注入作风建设的“赶考动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对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必须在新时代司法作风建设中树牢责任担当意识,加强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建设,努力找准“动力源”。可以说,有了责任意识,才会认真负责、克服困难、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强化责任担当,务必搞清楚自己的“责任田”在哪里,明白人民法院的主责主业是什么,哪些责任是自己必须履行的,哪些责任是必须要承担的,切实服务大局、司法为民。

  务必恪守司法良知,永葆作风建设的“赶考清醒”。司法良知既是人民法官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公正高效司法之魂,更是筑牢司法公信之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名法官,良心很重要,善心更是最好的“法律”。法官的司法良知就是永远追求真、善、美的优良品德,它是一种信念、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力量。相反,如果一个法官缺少良知,那么适用法律就可能有失公允,解释法律就可能不够客观,自由裁量就可能随心所欲,所谓的“依法依规办案”中就可能暗藏利益的交换与输送,无论程序多么合理、形式多么公正都会徒劳无功。因此,在加强新时代司法作风建设中,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司法良知,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用法官的良知、良识、良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任贵利)

上一篇:宁波:推进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突出问题治理    下一篇:给网络点餐服务定规立矩
反腐动态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持续提升依规依纪依法办案质效
人民日报评论员:激发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
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人民日报评论员:继续用好历史经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人民日报社论:矢志不渝奋斗 推进复兴伟业
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国庆中秋期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纠治“四风”的通知》
镜头记录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安徽省公布3批药品不合格,协和成制药“上榜”
廉政教育
加强提示提醒、监督检查、通报曝光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强化作风教育 筑牢思想堤坝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压实责任破瓶颈
压实责任促进担当作为 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云南通报3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
以竹倡廉 清竹润检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制度根基
推动党的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廉政法制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破坏耕地犯罪典型案例
最高检党组与驻最高检纪检监察组举行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商会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刘沛林决定逮捕
最高法发布第九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河北公安交管部门推出十项措施服务旅游经济
基层巡查织密基层监督网,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征程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00036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