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之声
健全监督体系 形成监督合力 提升监督效能

  图为2023年4月,新华社党校组织春季期进修班和青干班学员在延安新华社旧址重温入党初心,激励履行职责使命。高增双 摄

  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居于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党委(党组)要发挥主导作用,统筹推进各类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二次全会公报明确提出,要按照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要求,推动完善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体系、党内监督体系、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和基层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

  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自我监督是世界性难题,是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总要求是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着力点是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明确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通过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组织人事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保障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发挥其党内监督专责机关作用;通过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整合反腐败资源力量,增强对公权力和公职人员监督的全覆盖、有效性;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等等。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部署,要进一步推动各类监督在党的领导下贯通协调、形成合力,精准把握各类监督主体的内涵外延、职责权限、运行机理,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衔接顺畅、运转高效,让各类监督严起来、实起来,充分加强、持续释放监督效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更大成效。

  发挥党委(党组)主导作用,加强党内监督对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定向引领作用。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强化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加强党内监督,要处理好党委全面监督和纪委专责监督的关系,做到党委全面监督和纪委专责监督同时加强、同向发力,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确保党委监督和纪委监督各在其位、各负其责、各履其职。既要明确党委监督在党内监督中的首要政治责任,也要重视坚持纪委监督的权威性,强化纪委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把两种监督统一于党内监督的全过程。要处理好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的关系,组织监督是自上而下的,缺少组织监督,党内监督就会软弱乏力,民主监督是自下而上的,缺少民主监督,党内监督就会失去群众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做到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的内在统一,把上级对下级、同级之间、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充分调动起来。需要注意的是,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上级对下级尤其是上级一把手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最管用、最有效。要紧紧抓住组织监督这个党内监督的关键,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特别是民主生活会的重要作用,经常开、及时开,直指问题、开出实效。要处理好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关系,一方面突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强化其统摄地位、核心作用,另一方面坚持把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及各类监督结合起来,完善监督制度、做好顶层设计,让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两者统一于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

  在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上下更大功夫,持续增强监督合力。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既包括党内监督,也包括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方面监督要严起来、实起来。无论党内监督,还是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加强和改进的空间都还很大,有大量工作要做。要总结经验,健全体制机制,使各种监督更加规范、更加有力、更加有效。”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增强监督合力,要在发挥党内监督主导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推动构建使各类监督联动作业、高效运转的制度机制。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摆在监督工作的首要位置,贯穿各类监督实施的全过程,把稳方向、严格程序,特别是要落实请示报告制度,对监督事项、实施路径等重要内容及时报告,既要报告过程也要报告结果,从根本上维护各类监督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加强信息共享,聚焦信息互通的难点、堵点、断点,协调各相关部门消除程序衔接壁垒,建立健全线索双向移送、核查反馈以及党员信息库信息共享等机制,多措并举提高监督效能;要发挥自身特色,人大、政协部门围绕促进各级党政机关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发挥民主监督作用;行政、司法机关加强对行政行为和司法活动等的日常监督;审计、财会部门围绕监督成果运用,加强同其他监督协作配合;群众和新闻媒体围绕解决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批评监督。要提升规范化水平。各类监督都要在法定范围内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监督的全过程都要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来进行,及时发现实践中不符合规范化法治化要求的情况和问题,推动各类监督找准自身定位,发挥积极作用。

  作为监督力量的重要一支,要切实担当职责使命,不断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新闻媒体要直面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和阴暗面,激浊扬清,针砭时弊。”作为党中央的耳目喉舌、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新华社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战略思想,增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报道。聚焦“国之大者”,强化监督报道。着眼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时时处处向党中央看齐,同党中央对表。以乡村振兴为例,紧盯粮食安全、耕地保护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苗头,对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惠农资金管理使用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突出问题加强关注,对典型问题整改进展情况予以跟进,用显微镜照出“微腐败”,助力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聚焦传统问题,进一步深化监督报道。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四风”问题以及群众身边的腐败等问题呈现出花样翻新、隐形变异的趋势,通过物流快递送礼、收送电子红包,以及不吃公款吃老板、躲进隐蔽场所吃喝等问题苗头渐显,对我们不断升级发现线索、形成报道、强化监督的手段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热点问题,优化监督报道。随着反腐败工作的深入推进,突出重点领域,深化整治金融、国有企业、政法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和粮食购销等行业的腐败成为反腐败工作的突出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扎实有力的监督报道为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忠实履职尽责。(吕岩松 作者系中央纪委委员,新华通讯社总编辑)


上一篇:浙江专项治理村经济合作社腐败和作风问题     下一篇:湖北武汉:专项整治严查硕鼠
反腐动态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持续提升依规依纪依法办案质效
人民日报评论员:激发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
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人民日报评论员:继续用好历史经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人民日报社论:矢志不渝奋斗 推进复兴伟业
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国庆中秋期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纠治“四风”的通知》
镜头记录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安徽省公布3批药品不合格,协和成制药“上榜”
廉政教育
加强提示提醒、监督检查、通报曝光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强化作风教育 筑牢思想堤坝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压实责任破瓶颈
压实责任促进担当作为 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云南通报3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
以竹倡廉 清竹润检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制度根基
推动党的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廉政法制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破坏耕地犯罪典型案例
最高检党组与驻最高检纪检监察组举行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商会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刘沛林决定逮捕
最高法发布第九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河北公安交管部门推出十项措施服务旅游经济
基层巡查织密基层监督网,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征程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00036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