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教育
政德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6-06-30 17:4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一

  翻开卷帙浩繁的中国古籍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字字珠玑,《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句句精彩,《老子》《庄子》《管子》《墨子》等哲理丰富,《史记》《资治通鉴》《近思录》《曾国藩家书》等思想厚重。其中儒家关于政德建设的论述,两千多年来更是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

  探讨儒家思想,我们不能不把目光投向2560多年前的,被后世称为“大成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比亚里士多德早生167年,比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早生124年,比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早生82年。这意味着,中国的先圣孔子以领先西方思想源头“古希腊三贤”的脚步,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

  一部《论语》,大道至简,要言不烦,浓缩了孔子治国理政安民、尊礼守德修身的思想,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儒家思想的主体。“半部《论语》治天下”,道出了它的资政价值。

  ——“以民为本”。孔子在编纂《尚书》过程中整理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形成“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的“君民观”,这是对上古民本思潮的继承,为后来“君轻民贵”仁政思想的潮起,开凿了先河。“仁”是孔子学说的第一块基石、儒家思想的第一个原点。他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仁”,要“重民”、“安民”、“教民”、“赏民”,宽政于民、德政于民、仁政于民、藏富于民、施教于民,反对轻民、暴民、虐民、害民;主张对百姓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敦促普天下的人都有恭敬、宽厚、诚信、勤敏、慈惠的美德,从而实现天下为仁的美好境界。

  ——“为政以德”。孔子主张君主要“爱人”“知贤”“官能”,官员要讲官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在整理、编次、删定《尚书》的过程中,孔子十分推崇辅佐过尧舜禹三代帝王的贤臣皋陶所提出的为政“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这些政德规范对后世有着珍贵的价值。他欣赏“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的道德境界,规劝士人君子应该乐善行孝怀仁,涵养高贵的人格、完美的道德。

  ——“克己复礼”。“克己”是自省自律,“复礼”是遵守规矩。孔子强调君子当在礼仪上约束自己,在道德上要求自己,在言语上规范自己,在利益上节制自己。孔子是最讲自律的人,主张为官要正,“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要有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教育,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是最讲自警的人,警醒君子不收不义之财,要防微杜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交友要分清益损,见贤思齐,近君子而远小人,“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孔子是最讲自重的人,他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当官要庄重、忠信、威严,“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从神情、仪态到言辞须谨慎持重;孔子是最讲自省的人,时时扪心自问,日日躬身自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是最讲自励的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君子当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心存高远,志在天下。孔子塑成的自律、自警、自重、自省、自励的君子品格,为天下官员标出了道义的制高点和欲望的底线。

  ——“学而习之”。孔子本人是学习与实践的典范。他初学周礼,遵从鲁国礼乐,苦读上古经典,掌握了礼、乐、射、驭、书、数等六艺,融汇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知识。他学而有道,主张“学而时习之”、“教学相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他拜圣者为师,向能者学艺,先后向师襄学抚琴,向剡子学为官,向老子学周礼,向苌弘学音乐,在齐国学习古典《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向贤达学习,也向基层学习,虽然周游列国时,屡遇尴尬,颠沛流离,但他不耻下问,游学不辍。居庙堂则爱其民,处荒野则忧其君,政治情怀不泯,社会责任不减,民本情怀不衰,文化使命不弛,学习精神不怠。他重实践、讲习行,重实干、不空谈,走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知行合一的成长之路,是历代官员、文人的楷模。

  “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这是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赞誉。孔子思想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特质,以强大的内聚力、稳固性和认同感,绘制了中华文化最初的基因图谱。

  二

  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对官员修身和政德的论述,各有精彩,不尽相同,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修心”、“养德”、“守志”、“明礼”、“尊道”五重境界。

  ——“修心”是根本。宋代王安石说:“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当官先修心,修心当正心。心正则身正,身正则影直。为政之要在于善法良策,有善心才有仁政,有良心才有爱心。在上当有仁爱之心,在下当有忠孝之心。恕人应当宽心,律己必须责心。奉公当去私心,待人须防偏心,处事要出以公心,有公正才有公平。“公生明,廉生威”,要戒贪止欲,“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君子之交淡如水,“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君子当“群而不党”,不搞团团伙伙亲亲疏疏、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包藏祸心。修心养性,要常修常新、常拭常净,正如唐代高僧惠能所言:“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养德”是基础。当官须养德。德从心,心养德。修心以对己,养德以待人。衡量“心”的标准是德。儒家思想提炼的“忠”“恕”“义”“礼”“信”,“恭”“让”“勇”“孝”“悌”,“智”“俭”“敬”“刚”“毅”等道德元素,构成古代政德的基本框架。做人讲人品,做官重官德。在所有的德行中,官德居首位。位高不一定品高,心高不一定德高。德高必定心善,德彰才能望重。当官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一句话,把德才关系说得清清楚楚。古代《官箴》曰“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清廉、谨慎、勤勉,是官德之先、为政之要。如果无德无贤,不养不立,德不配位,必有灾祸,历史上这样的教训何其深刻!

  ——“守志”是关键。“志”是志向、志气,是个人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表达,是道德自持力和自制力的体现。做官必先守志,守志必先养气。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君子立志,当讲求正气、崇尚正义、追求正道,当经世济民、刚健自强、舍生取义、坚贞不屈、内圣外王、心忧天下,当恪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官之人,当是有志之士,“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意志昂然,坚不可摧。

  ——“明礼”是原则。儒家主张“为国以礼”、“为政先礼”。礼是“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的制度、纲领、原则、法律和管理规定,乃为政之基、治国之本。礼义失范,就会导致价值虚无、社会失序。此所谓“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从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孟子的“无礼义则上下乱”,到荀子的引法入礼,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社会王朝立法的依据,“礼”,为中国封建社会法治思想的萌芽,提供了最初的土壤和最早的样本。君子当明晓礼义,恪守礼法,不离经叛道,不胆大妄为。

  ——“尊道”是目的。修身的最高境界是“修道”,《论语》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说出了古人对“道”的追求达到了死不足惜的境界。儒家的“道”主要是指王道,即治国理政之道。道家的“道”与儒家的“道”的相通之处,在于至高无上的终极存在、最高理想,是“大同”世界人所共有,此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北宋思想家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历代帝王将相和文臣武将的政治理想,是他们追求的“大道”。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从政理念和政德思想,孕育了无数的好官勤吏、清官廉吏,他们的高德义行和道德风范流芳千古,是古代社会官场文化中的一脉清流,是中国传统文化浩荡长波里的一支源流。他们所体现的清风正气、修身文化和政德思想,依然辉映在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星空,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河才碧波荡漾、两岸葱茏、生机无限。

  三

  知史明理,鉴古知今。中国共产党人有着远比封建官吏更高洁的思想境界,更高远的人生目标,是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炽热情怀与人生追求、党性修养与养德修身合而为一的先进分子。修身、用权、律己,改造主观世界的标准当更严,谋事、创业、做人,改造客观世界的效果要更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党章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要“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加强道德修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党章是党的总规矩,对从政为官有明确要求,必须遵从不渝。

  近年来,少数党员干部忘记宗旨,丧失党性,丧失道德,抵不住诱惑,经不起考验,在风浪面前败下阵来,走向了犯罪的深渊。这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走向反面,根本原因是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修身不严、用权不严、律己不严。他们假公济私,反映出品行不端、政德不高、党性不强,丧失了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资格。说到底,是思想根子上出了问题,为政道德上出了问题。

  与古代官吏的“修心”、“养德”、“守志”、“明礼”“尊道”相比,党员干部的政德更富有进步意义和时代内涵。

  ——“修心”以“正心”,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领导干部尤其要有慎独、慎微、慎初、慎权、慎好、慎言、慎行的意识,远离乌烟瘴气、污泥浊水,坚守心灵的高贵与纯净。修心还当谨言,能说还要会做,要做必须做实。要“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言必有用,术必有典,名必有实,事必有功。”对党,要忠诚老实,不说一套做一套、欺上瞒下、阳奉阴违、两面三刀;对人,要忠厚本分,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养德”以“明德”,做到品德高尚、官德高洁、党性坚强。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党员干部“养德”要处理好三个问题:怎样对待组织,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权力。对待组织,要自觉遵从政治信仰、政治纲领、政治路线,讲政治规矩、守政治纪律,讲政治原则、守政治本色;对待自己,要有积极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上不骄,为下不悖”“乐德而忘贱,乐道而忘贫”;对待权力,切记公权民赋,当为民所用、为民谋利、为民造福,不能公权私用、公权滥用、违法用权,把权力变成生钱的机器、寻租的工具。正确处理这三个“怎样对待”,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官德如风,民德如草,草随风行,上行下效。修大德、守官德、重品德,既是养德所在,更是党性要求。

  ——“守志”以“补钙”,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共产党人是有志之士的集合,他们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为正义而战,虽死犹生;凛然的斗志在阴暗的牢底坚强地低徊,英勇的气概在血腥的刑场慷慨地长啸,无畏的呐喊在惨烈的战场勇猛地回荡,革命的意志在清贫的斗室坚定地回旋,为真理而战,义无反顾;他们一腔热血、满腹忠诚,甘于奉献、勇于拼搏,为人民而牺牲,为大义而奋斗,赴汤蹈火,那么意志坚定,那么气贯长虹。今天,硝烟散尽,枪声远遁,但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四大考验,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四大危险,将继续存在,精神“缺钙”的问题没有彻底根除,守志是共产党人永远的必修课。

  ——“明礼”以“守法”,遵守国家法律,遵守党的纪律,遵守政治规矩。中华传统“礼治”文化中的纲常伦理、秩序观念,为今天建立法治思维、树立法治精神,促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高超的智慧。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党的纪律是党内规矩,党纪先于国法,党纪严于国法,党员干部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带头遵守党规党纪,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党员干部要心存敬畏,思想防线不可松懈,法律红线不可逾越,道德底线不可突破,党纪高压线不可触碰。

  ——“尊道”以“弘道”,追求真理、坚定理想、坚守信念、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大道”,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中国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马克思主义的无限追求,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以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是以“大道”伐“无道”;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三座大山,这是以“得道”伐“失道”;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成立人民共和国的建国梦,实现了国家富强、社会富足、人民富裕的富国梦,今天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而奋斗,都是“行天下之大道”。“弘大道”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责任。

  2015年9月11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三严三实”是我们天天要面对的要求,大家要“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严和实是一件一件事情、一点一点修为积累起来的,必须落细落小,多积尺寸之功,经常防微杜渐”“打扫思想灰尘、祛除不良习气、纠正错误言行永无止境,永远都是进行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个具有高尚道德追求、鲜明道德导向、强大道德力量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将引领“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不断开辟新境界、新征程,走向新的胜利。


上一篇:“问责条例”让谁冒冷汗?    下一篇: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
反腐动态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持续提升依规依纪依法办案质效
人民日报评论员:激发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
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人民日报评论员:继续用好历史经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人民日报社论:矢志不渝奋斗 推进复兴伟业
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国庆中秋期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纠治“四风”的通知》
镜头记录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安徽省公布3批药品不合格,协和成制药“上榜”
廉政教育
加强提示提醒、监督检查、通报曝光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强化作风教育 筑牢思想堤坝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压实责任破瓶颈
压实责任促进担当作为 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云南通报3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
以竹倡廉 清竹润检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制度根基
推动党的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廉政法制
最高法发布第九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河北公安交管部门推出十项措施服务旅游经济
基层巡查织密基层监督网,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征程
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直属单位纪委监督执纪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今年以来110万余人次青年志愿者参与基层普法
最高检、生态环境部、公安部联合举办2025年生态环境领域刑事案件办理培训班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00036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