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送礼被处分为谁敲响警钟 |
发布时间: 2016-06-22 13:44:49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湖北省纪委网站“每周一案”6月19日通报,湖北某县电影公司新任党支部书记、经理,为“提高公司业务”,给一些有业务往来的人员送了共计2万多元的购物卡,动议时就受到下属的反对,却还要求“把这个作为‘传统’坚持下去”,事后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为了单位发展,新任经理“新官上任第一把火”,损失威信还受处分,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冤不冤?
笔者认为,新任经理在未出现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情况下,违规公款送礼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是组织“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关心爱护的结果,一点也不冤。新任经理所谓“传统”,是一种变味的腐败倾向,要坚决摒弃。
案件中的新任经理,罔顾民主集中制的议事决策程序要求,不听下属反对意见和集思广益,也没有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重大决策事项,以接受组织监督,组织意识淡漠;不认真学习领会新形势下正风反腐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没有抓好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违规使用公款,“乱拍板”送出2万多元的购物卡,公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不准公款送节礼”的纪律要求,学习意识和纪律意识缺失;“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是给一些有业务往来的人员送礼,还要求“把这个作为‘传统’坚持下去”,用公家名义来彰显个人的“大方”和“人情味”,有编织“关系网”和打造“小圈子”之嫌,以小恩小惠的利益输送巩固单位业务发展平台的做法,凸显了扭曲的权力观和政绩观。
《左传》云: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彰也。虽然只有个别党员干部将公款送礼奉为“传统”,但变味的“传统”的苗头,危害甚大,必须坚决摒弃这种变味的“传统”。变味的“传统”折射出个别党员干部已丧失不良风气的“免疫力”,在不正之风的浸染下“变邪了”。“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公款送礼,使得送礼的单位和收礼的单位,在一“收”一“送”的过程中,被变味的“传统”悄然蚕食,职务行为已然变质,公正清廉的形象轰然坍塌,秉公用权的底气荡然无存。倘若不能及时铲除变味“传统”滋生蔓延的土壤,就会形成更为邪恶的腐败文化。
因此,针对类似公款送礼的变味“传统”苗头,我们就是要大喝一声,猛击一掌,使其警醒起来,“悬崖勒马”。各级党委和纪委一是要高度重视,主动出击,抢占思想文化建设高地,变味“传统”滋生之处就是廉政文化薄弱之地,要强化廉政教育,形成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让廉洁理念深入人心,打造不正之风的“防火墙”;二是持续深入开展票据报销违规问题专项治理和工会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等监督检查,深挖细查隐形变异“四风”问题,不仅对送礼责任人进行问责处分,还要严查收礼相关人,抓早抓小,违纪必究,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曝光,警示更多党员干部知止知畏;三是运用“一案双查”和责任倒究,倒逼“两个责任”落地生根,既对顶风违纪人员进行处理,也不放过监管不严、监督不力的相关单位责任人,各方联动,齐抓共管,形成管党治党的强大合力,彻底根除变味的“传统”,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为党员干部持续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上一篇:大将谭政:不求“世名”,一心“谈政” 下一篇:换届之年别“涣”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