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之窗
权重者不该再为“大师”添光环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1日14:0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两年前,随着媒体曝光,曾长期隐秘于政商圈的王林,其“大师”身份受到广泛质疑,他以“气功大师”身份为壳经营多年的政商交际圈后亦浮出水面。舆论风波之后,王林却奇迹般地“全身而退”。近日,随着记者的深入走访,“大师”王林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可是,“大师”如今的日子却不怎么太平,神话破灭、弟子反目、债主逼债、持枪被查,王林沦落至此,也充分印证“务为不久、盖虚不长”的铁律。

当然,大家最为津津乐道的,还是其精心经营的政商交际圈,据悉他曾放言要保刘志军“一辈子不倒”,广东原政协主席朱明国更是将其奉为神明,当众为其下跪。可从现实来看,“靠山石”没有保住刘志军的“乌纱”,朱明国的个人崇拜也没有换来神明的法外开恩,不问苍生问神明、不信马列信大师的愚蠢做法,最终葬送了自我的大好前程。

可以说,类似相信风水、沉迷大师的官员并非孤例,甚至于在一些地方,求神拜庙的现象成为一种普遍,从李春城花百万元做道场到陈弘平动用公款为自己修建祖宅,乱象的背后是官员的信仰迷失、宗旨淡漠和思想病变。

思想病变最危险,对官员来讲,思想出现后退和滑坡,往往会引发行为的腐化和越界。不难发现,“大师”之所以备受瞩目,说白了就是权重者在为“大师”的光环增色。

任何一种权力观的动摇和信仰上的迷失,都是对党和人民的极其不负责任,都是对宗旨契守的最大背离。荒唐官员的落马或许可以给予我们更多的警醒和启示:干部的靠山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民,这是在从政道路上万万不可忘却的真理。

捧“大师”者无非是为寻求心灵上的抚慰和寄托,一边害怕恶行败露一边却变的更加肆无忌惮,如此前后矛盾、掩耳盗铃,必然是“搬石头砸脚”的下场,在这里不如奉劝一句,与其烧香拜佛、投靠大师,不如多思民为民、造福一方,这才是保住政治前途的“定海神针”。

上一篇:从“心”根除“为官不为”    下一篇:面对饭局“红线”,领导干部还约吗?
反腐动态
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李献林、叶金广等人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传承英雄血脉 捍卫公平正义
人民日报评论员:焕发风雨无阻、奋勇前行的精气神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十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纵深推进全国性协会商会全面从严治党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
镜头记录
中央依法治国办、教育部、司法部联合举办 “中国法治实务大讲堂”启动仪式暨首讲授课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廉政教育
安源山下清风起
紧盯权力寻租本质 从源头加强防范治理 揭开期权腐败“隐身衣”
成都:以戏传廉 厚植清廉蓉城建设的文化土壤
前沿访谈丨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
“第五届全国党史和文献论坛”顺利举办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建立健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
用心用情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推动黄河文化中的廉洁元素与治水实践深度融合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廉政法制
70余条真知灼见促司法审判工作发展
公安部部署开展“昆仑-2025”专项工作
我国部署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
张某细强制医疗案   ——对继续强制医疗决定申请复议的处理
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法治蓝皮书称2025年反腐败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研究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号中国方正出版社415室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403961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