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法制
整治网络谣言须亮出法治重拳

  有些谣言是由于部分网民缺乏科学认知或信息不对称,无意之中推动其传播扩散,但很多谣言则是别有用心者铤而走险、故意为之

  近日,公安部通报为期100天的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成效情况: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案件2300余起,依法关停违法违规账号2.1万余个,清理网络谣言信息70.5万余条。此次专项行动亮明了公安机关依法治理网络谣言的鲜明态度和硬核举措,也有效遏制了网络谣言高发频发态势。

  从案件、线索数据分析来看,当前网络谣言主要分为“旧谣新传”类谣言、热点案事件的伴生谣言、利用新技术新应用编造的谣言、涉校园安全类谣言、涉自然灾害类谣言5类。这些谣言信息关注度高、伪装性强、涉及面广,极易引发社会负面情绪,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破坏网络生态,冲击社会信任体系。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谣言为何反复滋生、屡禁不止?有些谣言是由于部分网民缺乏科学认知或信息不对称,无意之中推动其传播扩散,但很多谣言则是别有用心者铤而走险、故意为之,背后多是利益驱动。一些自媒体人员在流量经济的驱动下,不惜以身试法,利用公众的焦虑、同情弱者、围观猎奇等心理,蓄意制造热点、爆点舆情,从而达到吸粉引流、增加广告收入乃至直播带货的目的。以此次公布的陈某某“自编、自导、自演”编造“被绑架勒索50万赎金”案为例,陈某某之所以编造被绑架勒索的剧情,就是为了吸引流量,让自己的网络视频账号迅速涨粉,结果引发大范围传播扩散,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从公布的其他几起典型案例看,网络谣言的始作俑者不仅有个人,还有一部分公司化运作的“网络水军”团伙。这些不法分子是网络谣言滋生扩散的幕后推手,他们往往打着“舆论监督”等旗号,以编发炒作虚假的负面信息相要挟,实施敲诈勒索。前不久中央网信办开展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就剑指恶意炒作这一乱象。此次公安机关坚持问题导向,再度重拳出击,聚焦作案动机、目的和危害,持续分类实施集群打击,通过严厉打击炮制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网上秩序的造谣传谣人员和借热点话题实施敲诈勒索等“网络水军”团伙,全力挤压网络造谣传谣违法犯罪活动空间,让人拍手称快。

  治理网络谣言顽疾,斩草还需除根。要依法依规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从源头堵塞网络谣言传播风险。从现实情况看,个别网站平台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不到位,对网络谣言信息缺乏有效管控,甚至为了流量和热度,纵容网络谣言的传播,推波助澜、兴风作浪。如被官方辟谣过的谣言信息仍在一些短视频平台大量传播扩散。对此,平台方需检视算法推荐机制的底层逻辑,不断健全自身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并要始终铭记,“流量为王”的前提是坚守科技向善。

  在此次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以打开路、以打促治”,主动出击、行动迅速,既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也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了深化专项行动成效,公安部还持续加强对网络谣言违法犯罪的普法宣传,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宣传周”活动。相信通过此举,能够进一步让违法违规者“长记性”、让广大网民“长知识”。

  坚持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治网,推动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才能使其健康蓬勃发展。净化网络环境、打击网络谣言,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有关部门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的态度对网络谣言露头就打;网站平台要压实主体责任,正面引导而不是任由网络谣言肆意发酵,以实际行动构筑起理性表达的网络空间;广大网民要守住法律底线,进一步提升信息甄别能力,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共同营造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姚倩)

上一篇:第五届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峰会在京举行    下一篇:上半年检察机关办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民
反腐动态
学习时间丨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
深度关注 | 科技赋能监督 护民生为民利
驻中国中化纪检监察组紧盯关键环节强化监督 做实向雄安疏解搬迁工作
加强清廉学校建设 营造立德树人优良环境
四川开展巡视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 同题共答推动真改实改
吉林扎实开展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 查改治贯通除顽疾
镜头记录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安徽省公布3批药品不合格,协和成制药“上榜”
廉政教育
贵州:举办2025年“纪检监察开放日”活动
加强提示提醒、监督检查、通报曝光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强化作风教育 筑牢思想堤坝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压实责任破瓶颈
压实责任促进担当作为 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云南通报3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
以竹倡廉 清竹润检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制度根基
廉政法制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破坏耕地犯罪典型案例
最高检党组与驻最高检纪检监察组举行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商会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刘沛林决定逮捕
最高法发布第九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河北公安交管部门推出十项措施服务旅游经济
基层巡查织密基层监督网,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征程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00036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